29/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路中拾遺:文人相輕

很多自稱文人的都喜歡把「文人相輕」四字掛在口邊,其實這個四字詞的意思,並不是今天我們普遍理解那種「文人看不起同行」的意思。

「文人相輕」一詞語出曹丕《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這裏的「輕」,在曹丕的時代,指的是文學風格和體制形式,因為各種文學風格和體制種類繁複蕪雜,故此很少文人能夠兼各家所長,眾體齊備,故此,每位文人都只能在自己擅長的體制基礎上去評鑑別人的不足,故謂「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是以各以所長,相輕所短。」這句話。

據說,魏晉時期的稽康,也提出過相類的討論。他說「文人相輕,先輕後重,文章之道。」,這觀念接近我們現代的自由批評風氣,認為應該以事論事,不涉個人情感或者門第高低等利益關係,朋友是朋友,作品是作品,互不衝突。

簡單來說,起初「文人相輕」的意思,其實是提倡批評作品應該根據各自的風格體制去評論,而不是針對個人。說起來這種想法在當時還真的既前衞又漂亮。然而後來這種針對文學風格與體制的批評,卻竟然悄然無聲地退化為對個人風格的批評,甚至成了文人自驕自大、自以為是、互相輕視的可悲指稱,實在教人沉吟。

還有比這個更可悲的麼?嗯,有啊。那就是再三把「文人相輕」一詞掛在口邊的所謂文人,連這四個字的原意都不知道,卻忝稱文人,在那邊自命清高,嘰嘰喳喳啊。

王貽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