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6/2010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林師傑運動前做足保護免傷關節

參加《超級巨聲》而入行的林師傑,雖然年紀輕輕,但已一身傷患,更不時出現關節痛情況,只怪他少年時不錫身,打籃球往往搏到盡,結果傷患處處。每次受傷,師傑都會立即看骨科醫生,運動前亦會用膠帶包紮患處,減低受傷機會。

入行之後,師傑比以前少了做運動,不過,身體仍會間中出現關節痛楚,他說:「以前打波扭傷了關節,相信與天氣也有點關係的,每逢翻風落雨便像老人般風濕骨痛吧!」

受傷立即看醫生

回想起十幾歲的時候,師傑經常與朋友打籃球,非常拚搏,幾乎全身所有關節都受過傷,他說:「以前打籃球唔錫身,每次落場都好似打決賽一樣,連平日玩都搏到盡,毫不留力,所以便經常『篤魚蛋』,我應該十隻手指都『篤』過。」問到受傷後如何處理,他答每次都去看骨科醫生,「我覺得受傷後應該讓傷患休息,通常會用冰敷以減少痛楚,而最佳的治療方法,是立即看醫生,盡快消腫消炎。」

以膠帶保護關節

師傑表示最嚴重的一次意外,是小時候跟朋友「入樽」,他憶述:「那次跳高衝往籃球框處,怎知衝到埋去入唔到樽,但就成個人撻落地,斷了手腕骨,需要睇醫生打石膏,醫生話會有後患,依家受傷位置間中都會痛,惟有平時做運動時做足保護。」

現在他運動前都會以膠帶裹緊關節位,避免受傷。他說:「有些運動用的保護膠帶,使用之後可以把關節箍緊,如果有傷患更加要給予自己適當的休息,以免再次弄傷,減慢復原的時間。」

跳舞前做足熱身

除了打籃球,師傑因工作關係需要經常跳舞,吸取過往經驗,排舞前會做足熱身及保護工夫,避免關節再受傷害。

另外,由於他的飲食習慣良好,故就算受傷亦不會特別戒口,他說:「反而《巨聲》一班朋友見我受傷時會提醒我,這些不可吃或那些不可吃,我都十分感激他們的關心!」

認識關節炎

長期受壓增負擔

註冊脊醫及物理治療師何應輝指,關節炎其實是指關節及附近組織出現病變,對關節的正常功能構成障礙。至於退化性關節炎,則是一般人俗稱的風濕,何醫生表示最常受影響的是髖關節、膝關節與脊椎關節,而手及足部的關節亦會涉及。何醫生亦舉出關節常受衝撞或壓力,例如長年從事體力勞動者或運動員,也會因此而增加關節的負擔。

氣壓低患處腫脹

其實風濕之所以與天氣扯上關係,何醫生說是因為每當落雨或天氣轉冷時,關節變得較為敏感,引致關節痛,甚至原本沒有關節毛病的人,關節也會忽然隱隱作痛。何醫生表示:「一項英國研究顯示溫度及氣壓下降,會提高皮膚神經感應的敏感度,增加關節疼痛的感覺。」他指受傷後要特別注意護理,可做些物理治療或強化運動,以加強關節,減少再受傷的機會。

新傷可用冰敷

師傑表示如果扭傷了,會先以冰塊敷傷口以消腫。何醫生指剛弄傷用冰敷是正確的,他說:「因為關節剛受傷之後會發炎,有少許微絲血管爆裂的情況,再嚴重會出現腫或瘀,利用冰敷會令血管收縮,減緩血液循環的速度,達至止痛、消腫、消炎及減少出血的效果。相反,如果是慢性的痠痛或已過三天的急性期,便可以熱敷來加強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可以有效提升組織自愈能力。」

Samm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