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7/2009

越半生牛肉河

有些往事只能回味,有些卻不堪回首,捱過九年的越戰當兵生涯,出生在胡志明市的越南華僑鄭建雄師傅,幸運地從子彈炮火中逃出來,卻逃不過與家人的生離死別。年屆六旬,陪伴他的,就只有一碗盛載着心思與鄉愁的越南牛肉河。

現年六十有五的鄭師傅,來港三十多年,一九七五年開始在油麻地著名的越南私房菜館─職業樂師同樂會工作,「七十年代佐敦、油麻地一帶的越南餐廳開到成行成市,很多都是同鄉經營的,我的廚藝是由同樂會的老闆娘冼太傳授。但那時香港和越南沒有聯繫,拿不到越南材料,只能用泰國貨,味道不太正宗。」得到冼太傾囊相授,往後鄭師傅曾在不同的越南餐廳任職,至數年前與友人一起在大坑「火車頭」做開荒牛,去年再另起爐灶開設「越南站」。

當兵九年 命大死唔去

鄭師傅在胡志明市長大、讀書,十八歲開始當兵,一當便九年,「那時在軍隊裏當下侍官,跟同僚每人輪流做十天伙頭。」做下侍官還要在前線衝鋒陷陣,殺人少不免,「是上頭指令的,捉到敵軍格殺勿論。打仗就是這樣,今日唔知聽日事,條命凍過水。」但鄭師傅命大,當兵九年沒受過嚴重的傷,只有左手背上留下一道被手榴彈弄傷的疤痕。「試過有個手榴彈跌在我一公尺前,但竟然唔識爆;我又試過踩中地雷,但沒有即時爆炸,同僚把我救出後,發現個地雷壞咗。總算執番條命仔啦!可能因為養母經常向佛祖祈求我平安。」直至解放前,鄭師傅離開軍隊偷渡來港,解放後才夠膽回去看看,怎料胡市安平街的家給人霸佔了,養母亦在解放前過身。

故鄉親人 熟悉又陌生

養母走了、家被佔了,可胡志明市始終是自己的根,現在鄭師傅每年都抽空回去走走,順便為餐廳找尋靈感。「最鍾意在西貢(胡志明市舊稱)附近找新菜式、新事物,遇到對味的便請教人家做法,回香港慢慢研究。」現時,鄭師傅的姑姑和疏堂親戚都住在胡志明市,每次回去,他都會給親戚們帶些燒鵝和臘腸,但從不在親戚家暫住。「要打擾人家有點不好意思啦!」而每逢年尾,他的親姐姐和哥哥都會從澳洲和美國回鄉一起吃頓飯,聚首後,鄭師傅又會回到香港。生於越南的鄭師傅,回到故鄉,竟有點像個外人。

最佳夥伴 一身好廚藝

問鄭師傅還存有舊照片嗎?他答道:「沒有,跟上一任妻子分開時,她把所有照片都帶走。」前妻是解放後回越南時認識的,都是越南華僑,後來分開了,她和女兒移民到美國;之後鄭師傅在內地申請了現任妻子來港,還把她的子女都帶來,為他們找學校、供書教學,可始終不是自己的子女,頂頸、難教是尋常。「我們在東涌有間公屋,不過成日家嘈屋閉,我好怕,所以很少回去;夜晚放工,我會睡在餐廳樓上的貨倉。」

也許一生的運氣都在打仗時用完了,致令鄭師傅與家人的緣分特別薄。而一身好廚藝,就是他的最佳夥伴。鄭師傅研製的牛肉湯,得到不少名人食客的讚賞,他也不介意透露秘方:「三十斤牛骨、兩條牛尾和二十斤牛腩,每天早上開始新鮮熬製,用慢火熬十多小時,千萬不能用猛火,會令湯變濁;牛骨取其牛味濃郁,牛尾是湯底鮮甜的靈魂所在,牛腩則用來做生熟牛河的熟牛,放在湯裏煲便可一舉兩得。」他還有不時從故鄉帶新菜式來港;像新推的香茅焗花甲,能把地道越菜帶來香港,就是鄭師傅的樂趣所在。

靚料解構

不管因為是鄉愁,還是品質堅持,越南站所用的香料及調味大部分都來自越南。

越南杧果係極品

鄭師傅說,人人鍾情的越南牛肉河在境內味道不盡相同,當中全因湯底用料各地有別。「中部的湯偏鹹,北部的湯用筍煲,並非人人可接受,反而南部的湯確實夠鮮味。至於越南杧果,甜美多汁,其實是極品。不過一個杧果重達一公斤,很難運到香港賣。」

查詢:2895 0788

V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