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打開天窗:好作家心存關愛

國共內戰時期,一個飢寒交迫的國民黨年輕軍人,開槍打死一個共產黨年輕軍人,從他身上取下棉襖、水壺和餅乾,得以檢回一命,並在棉襖發現一張附有軍人姓名和家鄉地點的字條。

多年後,他生活安好,有兒有孫,對這位恩人心存愧疚。在偶然機會下,他拜託一位到內地演講的校長順道打聽對方的下落,希望帶點錢給對方的後人……最後,上一代無奈的恨轉化為下一代的友愛。

這篇《棉襖》來自台灣學者李家同的《幕永不落下》(九歌出版社)。此書在二○○○年由另一家出版社推出,我購得的是二○○七年的新版。表面上看,年代久遠,孤陋寡聞的我又對鼎鼎大名的李氏一無所知,似是沒甚麼看頭。豈料翻開第一頁,自然而然一口氣讀下去,深深觸動。

讀完此書上半部十六篇小故事,終於明白坊間大量生產的「心靈雞湯」(應該稱作「心靈雞精」)之所以不能打動我,乃因它們是迎合市場的製成品,欠缺發自真心的關懷。相對之下,李家同尤其關心社會上的貧苦大眾,例如孤兒、退役軍人、盲人等等。他不是純粹敍述所見所聞,而是透過高超但不賣弄的小說技巧,寫成一篇篇小小說。他是天主教徒,難得沒有「傳福音」的口脗,筆下的故事疑幻疑真,追看是為了劇情,也是為了箇中真情。

本書下半部是十七篇議論文,作者針對台灣社會時弊發表意見,文字淺白卻有洞見,我這個「外人」一樣讀得津津有味。再次證明,名望和職銜不是一個好作家的保證,他的真情和寫作技巧才是。

黃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