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6/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從小吃大:休漁期 

路過灣仔,轉入橫街敲瑪嘉烈徐大姐的飯店的門。這位對香港飲食文化熱情永遠超標爆棚的朋友,義無反顧鍥而不捨的把本地食材發掘提升,身體力行的走在前面為大家做示範、做榜樣,叫我每次跟她碰面暢談都獲益良多、啟發良多。

正值下午三點後落場時間,徐大姐和一眾廚師還在熱鬧忙碌試菜。我八卦,看到一盤慢火低溫以油鹽水加香草浸煮的肥美海魚,光看看也知道肉質嫩滑,襯以色澤鮮紅的新鮮洛神花,一片從她的元朗農場採來的野山蕉葉,看似不經意的一配搭色香味的馬上立體起來。這可是徐大姐多年功力發放,手到拿來。

和古怪點子特多的徐大姐聊起,這盤海魚取名「Fish On Holiday」。放假的魚搞甚麼鬼?換成中文其實是「休漁期」。大姐最近被邀參與世界自然保護基金協會的Sustainable Seafood可持續海洋行動,她自然樂意做不影響海洋自然環境生態的廚師。因為眾所周知,如果我們不改變現時的濫捕和浪費的飲食習慣,很多海鮮品種都會絕種,四十年後我們和下一代就沒有海鮮吃了。所以徐大姐以身作則,參照指示在本地休漁期的時候不碰、不買本港水域的鮮魚。

面前盤中這海魚是來自澳洲海域的,不同地區的不同休漁期正好互補。但叫大姐也懊惱的是,街市魚販要營生並未有這個警覺。法例不准網捕,賣的卻是釣來的海魚,把大姐氣得有如生蝦紮紮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