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及深圳上周先後推出樓市調控政策,其他一、二線城市也傳出限購及限貸等相關措施,但樓價暴升的地區,政策恐怕未能立竿見影,反而每次調控被視為入市良機。中央明言一、二線城市集中去槓桿,三、四線城市主力去庫存,欲提高核心城市的入場門檻,將置業購買力傳導至非核心城市,但此如意算盤相信不易打響。

去庫存乃供給側改革五大目標之一,但面對「北上廣深」等主要城市樓價飛漲,三、四線城市卻依舊死寂,中央已強調房策必須因地制宜、分城施策,不能一視同仁,上海隨即配合推出「滬九條」,包括限制非滬籍居民買樓,以及收緊高端樓盤預售許可等,企圖從供求兩面一起調控。深圳同日亦提高限購門檻及二套房首付比例,「北廣」看來亦會有類似政策出台。

一線城市房產熾熱,很大程度是由投資者領軍,但亦有一定數量的用家支持着樓價,不排除部分用家是恐慌性「上車」。隨着愈來愈多城市推出逆周期措施,或預期地方政府持續收緊限購,都會令投資者及用家在周邊城市加快買樓。事實上,杭州、蘇州及南京最新拍出多幅天價地王,二線城市樓價過去一年累計升幅也不小,不過,這股搶樓風潮未必會在全國遍地開花。

二線城市能夠接力升,繫於地方經濟前景、房屋供應及流動性追得上一線城市,對貨幣政策及投資市場的敏感度亦高。然而,三、四線城市產業結構不發達,早年瘋狂蓋房,結果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地方債務高企,樓市面臨嚴重供應過剩問題。即使人行釋放巨大的流動性,但資金只追逐有炒味的城市,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局面,鬼城的供求失衡恐要經多年時間才能解決。

核心及非核心城市的樓市表現懸殊,前者既已收緊房策,盡量「去槓桿」,後者「去庫存」更是一場硬仗,而且不能流於口號。三、四線城市的政府應降低首付比、交易徵費及運用住房公積金等,盡量刺激短期需求,但未必達到大規模消化庫存的效果。

城鎮化雖為長遠解決方法之一,但有地方政府為鼓勵農民在城市置業,於是灌輸在農村建房貶值的概念,但政策若失敗,農民辛苦儲下的積蓄不但付諸流水,樓市上升動力也無以為繼。

內地樓市亂象頻生,深圳已叫停「眾籌炒房」等互聯網金融產品,但資金可隨時變種入市,加上貨幣政策趨向寬鬆,額外的流動性將無可避免繼續流入一、二線城市房產,中央要在地方定向「去槓桿」,難度相當高。至於三、四線城市既難受惠其他城市溢出的流動性,在短期內刺激自住及投資需求同樣不容易。房策固然要因地制宜,但兩極化形勢短時間恐怕難以扭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