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金融智囊金發局,一四年中曾發表有關香港首次公開招股機制報告,建議如規管基礎投資者、縮短新股結算周期、檢討配售指引、檢討公眾存檔安全港等,港交所(00388)上市部曾進行研究,惟最終大部分建議沒有被採納。

金發局就新股的建議大部分未被採納。圖為主席史美倫。

金發局新股機制研究報告建議

回撥機制長遠檢討

至於備受爭議的散戶回撥機制檢討建議,港交所只列為長遠目標,建議香港可考慮分設不同市場類別及發展成個別行業的集資中心,港交所上市委員會更認為有關檢討屬較次要。

近年新股倚靠基礎投資者「包底」以成功上市引起市場關注,金發局報告曾表示,個別新股的基投佔整個新股招股規模的七至八成,惟數據顯示,基投參與程度高的新股,上市後表現尤其是六個月禁售期完結前後,明顯有股價壓力,金發局建議檢討基投的規管。

上市委員會一四年八月政策會議上,曾審議上市部建議,如限制基投在首次公開招股中的投資數額或百分比,及分批結束基投的股份禁售期。委員會不認為分批結束禁售期是合適方針,要求上市部就基投對首次公開招股影響作研究,以便委員會審議是否應就此引入新規例。

去年二月上市部發表研究結果,指基投必縮窄股東基礎、減低股份流通量或導致六個月禁售期屆滿後出現負回報等意見尚無定論,上市部建議不對基投引入新規例,委員會最終同意。

新股結算周期難縮

金發局報告曾指新股一般由定價到掛牌需時五日,上市申請人及包銷商均須承受頗長時間風險。去年十一月,委員會曾審議有關研究縮短新股結算周期可能性的進度報告,認為除非結算周期可縮短超過一日,否則這計劃不值得繼續。上市部將續與證監會研究檢討結算程序,可能包括較大縮短整個周期。

據悉,現時要縮短新股結算周期基本上「縮無可縮」,除非更改中央結算系統,將人手程序改為由電腦做,但這或要待證券無紙化一次過改系統。但無紙化現仍有技術問題待解決。

現時新股公開發售設有回撥機制,金發局曾指與主要市場比較,回撥機制是香港獨有,建議監管機構應研究超額認購及回撥的比例,以及增加回撥機制的彈性,以減少在釐定發行價格時,可能出現扭曲情況。港交所將有關檢討列為長遠目標。金發局建議香港應考慮分設不同市場類別,及發展成個別行業的集資中心,上市委員會認為有關檢討較次要,未列入長遠目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