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近期再成熱門議題,中央領導人短期內兩度公諸於口,今年內推出似是板上釘釘的事。深港通無非是宣稱對外開放的多一個窗口而已,現時「南下熱、北上冷」鮮明,香港投資者既興趣缺缺,內地股民又多屬盲目跟風,未經優化的深港通相信僅是一個仿製品。

當然,就算信誓旦旦也可臨場變卦,內地籌備經年並獲准啟動的新股註冊制,可突然無限期拖延,預告下半年上映的深港通不排除最後會「意外」暫緩。現時最大的障礙是市況,像去年下半年A股暴跌,為維穩可以煞停任何新舊機制。現時人為托市,可能只換來短暫的安逸。

深港通是雙向互動,兩地投資者可以相互買賣對方市場股份,何樂而不為?可惜從滬港通身上,看到北水湧入帶來的傷害多於裨益。傳聞中,深港通最大的增加項目是深圳創業板股份,可是創業板平均市盈率仍高達八十倍,估值乃港股八倍有多,或許有股民喜冒險,但明顯非香港價值投資「那杯茶」。滬股通偶爾出現多日有資金淨流入,便被吹噓為外資「抄底」,惟資金流向並非單純看每日額度用去多少,須與QFII使用分配等一併視之。

至於內地投資者對港股的興趣似乎較濃,去年四、五月突然發掘港股價值窪地,又突然來去如風。如今細水長流,投資對象換成藍籌股,但並非口味一百八十度轉變,而是視港股為逃避人民幣貶值的美元替代資產,也屬暫泊性質。中國大媽買藍籌亦是愈買愈低,外資喜見有內資接貨,究竟誰是得益者?

港股通自開通以來鮮見淨流出,每日額度雖僅用小部分,但二千五百億元人民幣的總額度已用掉超過一半,以「有進無出」的趨勢而論,用盡額度只是時間問題。故此,深港通的另一焦點是額度會否加碼,中央現未有明確表態,惟資金外流是近期禁忌,從QDII和QDII 2先後暫停增加額度及放行,正變相執行外匯管制,港股通提高額度及降低門檻便不敢那麼樂觀了。

滬港通是一個里程碑,然而仍逃不過雷大雨小的命運,深港通更難望吹起半點漣漪。現距離「大時代」快一年,香港股民由狂喜變成心灰,見識到中央政策常變,兩地投資理念南轅北轍,同一家公司可以A停H不停,甚至無故停牌避跌市,變成股民逃生無門,兩地假期交錯至今亦無改善。

由於有滬港通作為參考,深港通應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可是這一年多以來,兩地投資者對對方市場的認識有加深了嗎?香港股民大多情況只看到「惡玩」的一面,內地股民則只求搵快錢,這樣的機制不是互通,而是粉飾太平。內地股市的弊病一日不除,「互通列車」開不開及何時開,意義又在哪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