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乃百業之母,在經濟欣欣向榮時自然不愁生意,當形勢轉壞時便好像百病纏身。一年之始,是各行各業訂出策略大計的時候,銀行業也會趁勢爭取生意,可惜本港出口沒有好轉,工商企業投資未見起色,過去幾年極受歡迎的人民幣相關貸款需求更是大減,對銀行貸款生意帶來直接打擊,結果又要走回老路。

樓市前景未明,而且按揭利率亦沒有太多利錢可言,但按揭大戰反見一觸即發,此情況乍現另一個經濟警號。過去四個月,本港樓市價量齊跌,發展商紛紛貼市價求售,銀行面對水浸局面,也得積極配合,搶奪可能買少見少的買樓客,按揭減息戰硝煙悄悄揚起。

一○年港府開始推出逆周期措施,以辣招嚴格管理需求,炒家早已絕迹樓市,用家主導下,交投開始萎縮。住宅買賣登記從辣招前高峰期單月約萬四宗,逐漸降至近期每月僅五、六千宗。整體而言,當樓市仍能保持着量跌價升的態勢,對銀行業經營尚好,到近期價量齊跌趨勢日益明顯,準買家對後市更形審慎。

成交少,按揭需求便弱上加弱。金管局數字可見,一月新申請貸款個案及金額,較去年十二月分別減少百分之二點三及百分之一點九,涉及一手市場貸款亦跌百分之一點四,二手市場則跌百分之三點三,可見去年憂慮中國經濟硬着陸觸發的中港股災,殺傷力不輕。

香港的股市和樓市向來環環相扣,股市跌令樓價首當其衝,交投量進一步萎縮,也影響到銀行的新做按揭生意。再者本港銀行也是人民幣貶值的受害者,中資企業紛紛把境外債務提前償還,轉回人債避開匯兌風險,令銀行水浸日益嚴重,無疑也是今次銀行減按揭利率搶客的導火線之一。

去年底有大銀行帶頭爭奪大額按揭市場,為過千萬元以上按揭客提供H按優惠,到近期其他銀行加入戰團,推出更低的按揭息率優惠,手執本地按揭市場牛耳的大型銀行,紛紛投身減息搶客的泥漿摔角,揭示經濟淡風下,生意難做的現實。現在,負資產個案有死灰復燃迹象,銀行仍然爭相在按揭市場搶生意,負上更大經營風險亦在所不計。

對用家來說,銀行減息固然受到歡迎,但從宏觀環境來看,金融海嘯之後,環球進入超低息期多年,經濟還是未見起色,歐、日近日破釜沉舟推行負利率政策,在在預告未來有一段緊日子要捱,低增長、低通脹的陰霾不散。

近期全球主要城市的樓市泡沫,相繼有放緩迹象,央行天量放水對推動經濟及資產泡沫的刺激,邊際效益明顯遞減。本地銀行刻下雖為準買家大開方便之門,減息迎客,但假如樓市繼續下跌,銀行又冒進借貸,倘負資產一旦爆發,銀行最終必會自吃惡果,甚至影響整體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