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開始流行了一個新的名字,就是CoCo Bonds(Contingent Convertible Bonds,應急換股債)。這個名字自金融海嘯後就存在成為新冒起的投資工具,只是最近經濟差,市場擔心銀行會出問題,令大家開始研究CoCo Bonds為何物。大家尚未很熟悉的產品名字,突然經常在報章內出現,自然讓人再記起金融海嘯年的情況,記起雷曼迷債事件。

CoCo Bonds情況有多壞?金融海嘯真的重演?現階段實在難以評估。雷曼當年大家也沒想過爆煲,加上迷債投資涉及零售一般市民投資者的層面,後果自然很壞。現時CoCo Bonds未有明顯違約問題。不過,一旦銀行發行的CoCo Bonds違約,銀行將會有較大機會出現問題,爆發金融危機機會就更大,問題是CoCo Bonds會不會突然違約。

銀行早幾年為了應付監管機構的資本要求而發行CoCo Bonds。CoCo Bonds的運作是投資者買入後,跟一般債券般收息。不過,當銀行資本跌至某個指定水平,就會觸發CoCo Bonds停止派息,當中暗藏魔鬼細節,可能會因某一個條款作為觸發點,而自動由債券轉換為銀行股權,最差甚至被撇帳來補充銀行的資本充足水平。簡單講,就是銀行安然無事,投資者自然開心收息,但銀行有事就要幫手救忙,投資者所承受的風險事實上是難以估計。

一旦出事 股市受累

在《巴塞爾協定三》中,CoCo Bonds更被定性為「額外一級資本」,是可計入銀行資本水平的一級資本。因此投資者必須對該銀行超級信任,才會投資在這種債券上。發行的銀行通常比較知名,不少亞洲投資者近幾年都有興趣投資,相比新興市場債或是內房債,CoCo Bonds的息率較低,但大家總覺得銀行爆煲比內房企業爆煲機會細,才會有這種取態。

一般散戶投資者未必會做到這類投資,但要留意CoCo Bonds是銀行補充資本的第一防線,一出現問題,市場會出現恐慌,手上銀行股也會受累,當然股市也難逃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