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央行過度量寬貨幣,把利率推低到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看似可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讓更多資金流出銀行體系來服務實體經濟。實際上,這些企業及個人獲大量資金後,並沒完全進入實體經濟,反而推高了各國資產價格(如股市及樓市的價格)。各種資產價格上漲看似會產生財富效應及利於經濟,但事實上以嚴重損害銀行債權人或存款人的利益為代價,特別是依靠利息收入的退休人員。

以日本為例,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央行就一直在量寬貨幣,把日本存款利率降到極低水準。這期間日本存款利率長期接近零水準,10年期日本國債利率長期處於不到兩厘水準,最近更跌至僅約0.05厘,即100萬日圓本金持有10年到期,全期總利息收入才不過1萬日圓。

換句話說,在零利率甚至於負利率時代,退休或存款人士累計利息損失,或達到天文數字。目前日本政府退休投資基金規模高達一點一萬億美元,在零利率的情況下,只要利率壓低2個百分點,每年收益損失就達幾百億美元。這不僅是政府的貨幣政策讓社會財富由存款人向負債方轉移,也使銀行債權人的利息收入嚴重減少。

正因為這因素導致利息收入嚴重萎縮,某程度削弱了居民的消費意欲,尤其日本人口老化的情況嚴重,長者消費力更因此每況愈下。所以,這些年來,日本央行一直在推出量寬貨幣政策,但對經濟增長推動作用十分有限。

銀行業成犧牲品

在中國,銀行存款利率推得愈來愈低。這政策當然有利於貸款的企業及個人,他們從銀行獲廉價資金進入各種資產,特別是進入內房市場,迅速推高全國各地房價,但卻嚴重損害存款人的利率,存款收益嚴重萎縮。如目前中國居民存款達60萬億以上,若利率降低兩個百分點,那麼中國居民存款收益就減少了1,000億以上的收入,這必會降低居民消費力,損害中國經濟增長。這亦是過度量寬貨幣所導致的結果。

而且這種過度量寬貨幣也導致社會財富從一個部門向另一個部門轉移。如零利率、負利率受下,最受打擊的是銀行業。○八年美國實施量寬以來,各國的銀行業已奄奄一息,這些均與金融市場利率推得極低有關。若銀行業不能好起來,經濟增長同樣是大病。中國的情況也是如此。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全球各國央行過度量寬貨幣已成一個難以解開的死結,或是各國政府的毒品。各國政府一旦吸毒成癮,就根本放不下來,只能不斷擴張量寬貨幣。這不僅會繼續推高各種資產價格,也是嚴重的財富掠奪方式,且會嚴重阻礙各國的經濟增長。如此下去,結果可能指向新一輪金融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