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00388)的新三年規劃,就中港市場融合有大量着墨,繼滬港通及仍未落實的深港通,新提出的新股通、商品通及債券通等,皆為建立與內地多元化產品的互通交易渠道,就連Logo也變更以「明志」。但有批評港交所的未來發展過於向內地靠攏,對於全球最大的交易所之一而言,是否忽略國際化發展。

證券業協會主席繆英源認為,與內地市場接軌方向正確,因為除股票外,其他證券例如期貨等亦可實現中港互聯互通,吸引外資透過本港投資內地,從而做大本港市場。若港交所向「國際化」發展,他形容好比「向別人叩門」,但別人未必願意開放市場,與內地市場接軌則是「讓別人(外資)主動來叩門」!

需理順中港政策差異

對於港交所是否過於「內地化」,張華峰認為,國家金融發展是本港市場的「大靠山」,適當配合對本港有好處,惟需要理順兩地政策差異影響,從滬港通已看到對市場穩定性的影響。

事實上,港交所過去吸引外企的策略不成功,這次擬推出新股通,行政總裁李小加明言單靠本港現時的投資者基礎,難以吸引外企來港上市,若有新股通引入內地投資者參與,可增加對外企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