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入二○一六年,先在此祝願大家新年進步。去年十二月最後數個交易日,港股成交量持續萎縮,在上周二主板成交額僅錄得379億元,創三年多以來新低,反映雖然臨近年尾,但基金粉飾櫥窗活動不多,投資者入市審慎。

踏入一月份,不少投資者將焦點放在港股今年有沒有「一月效應」出現。「一月效應」有多個解釋,其中一個是指一月份股市可預測全年股市表現,若股市在一月份錄得升幅,全年亦有很大機會向上,相反,若一月股市下跌,全年股市下跌的機會亦會較大。而在統計學上,最初出現「一月效應」的美國股市,一月份升市的概率較高,原因離不開美國的稅務安排、基金粉飾櫥窗、年初基金入市部署等,因此亦有人認為一月份股市例升的機會大。

不過,將「一月效應」套在港股身上,從過去數據來看命中率不高,過去二十年,一月可反映全年表現的概率,只有約六成,例如在○九年恒指一月開局並不理想,全月下跌逾7%,但全年卻錄得逾五成升幅。

國策受惠股堪憧憬

至於一月例升之說,恒指過去十年的一月份,全月升跌比例各佔一半,反映港股的「一月效應」並不明顯。事實上,中國經濟前景未明朗,美國踏入加息周期後,預計新興市場資金會繼續流走,加上人民幣近日持續下跌,種種因素對港股構成負面壓力,相信恒指今年一月份不會有太大驚喜。

美國踏入加息周期,惟全球多國仍實施量化寬鬆,相信美國加息步伐會傾向溫和,全年加息2至3次的機會較大;中國經濟處於轉型階段,人民幣貶值預期升溫,港股無可避免受到影響。展望今年,預計恒指會以區間上落為主,年中可望升至24,000至25,000點水平,板塊方面,聚焦於國策類股份,圍繞十三五規劃中的大健康、美麗中國、「互聯網+」等概念,相關股份包括環保股、汽車股、內房股、科網股等仍可看高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