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時今日單靠貼士炒股已經「out爆」,散戶若要殺出重圍最緊要「食腦」,還要緊貼金融界最炙手可熱的關鍵詞(Keywords)!去年最熱門的關鍵詞,如「機械人」、「移動支付」等均蘊含眾多黃金投資機會,相關股份屢見爆升,對於目前最熱門的關鍵詞,股友又識幾多?

日央行雖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但未能刺激經濟。

量化與質化寬鬆(QQE):買長債賣短債避免「水荒」

骨質疏鬆就聽得多,「量化與質化寬鬆(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Easing,簡稱QQE)」你又聽過未?日本央行十月加碼寬鬆的憧憬持續升溫,外電報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經濟顧問山本幸三呼籲加碼量化與質化寬鬆,貨幣寬鬆項目至少擴大10萬億日圓(約830億美元),又直指十月三十日的政策會議將為一個「良機」。

量寬是央行直接買債,增加金融市場的現金數量,以降低現行資金成本;而質化寬鬆便是購買長債之餘同時賣出短債,壓低未來的資金成本,遏抑或出現的資金緊張。

日本實施 通脹仍弱

事實上,有分析指,即使日本央行在過去兩年積極推出經濟振興方案,旨在提振經濟的量化與質化寬鬆政策無助當地企業加速放款或增加貨幣供給量,因此未能刺激經濟增長及推升通脹。

量化緊縮(QT):與QE相反 捍衞匯率之用

量化緊縮(Quantitative Tightening,簡稱QT)是量化寬鬆(QE)的「邪惡版孖生兄弟」,就像擁有相反性格。

隨着美國、日本、英國及歐洲戀上量寬後,國家貨幣供應基礎膨脹,央行在推行量寬時並不是純粹印鈔,尚需在金融市場購入相等額度資產,普遍為國債,可是美國聯儲局即將加息,而中國經濟放緩,導致新興市場乍現撤資潮,不少新興貨幣大幅貶值,直接打擊其金融體系,故央行只好減持外匯儲備,如歐美國債,以捍衞本土貨幣匯率。

隨時導致量寬失效

根據彭博社截至三月底止數據,在八個月內環球外匯儲備總額下降約4,000億美元,花旗分析員估計,近月每月流失約1,000億美元。

另外,有學者指,一旦新興國家拋售歐美國債的規模,與歐美國家量寬時購入國債的規模相若,有機會令早前實施的量寬政策前功盡廢,更有機會出現量化緊縮,使整體貨幣供應收縮,打擊全球經濟復甦。

安息年:七年一度 屢遇股災要防

對於安息年這個詞彙,散戶Mindy估計:「應該係同休息有關,如果係講緊股市嘅話,相信係講緊淡季嘅情況,交投冇咁多,又或者係表示會出現衰退喇!」

較傳統的股友或許會認為「安息年」一詞不太吉利,有機會聯想到「炒股票輸大錢,所以慘到要安息」等負面意思。事實上,此詞原本來自猶太教以每七年為一個循環的安息年。由於○一年與○八年這兩次安息年均出現「大冧市」,前者發生九一一恐襲事件,後者則驚現雷曼兄弟爆煲,掀起環球金融海嘯。

市場曾料九月出事

加拿大企業家Jeff Berwick預計,適逢今年為安息年,金融市場勢動盪不安,豪言九月十五日前後將出現一系列影響環球市場的重大而且破壞力十足的事件。而這項預言間接解讀便是「七年一劫」,信不信由你。

熔斷機制:A股升跌5% 交易即暫停

對於熔斷機制這個詞彙,散戶Catherine估計:「嘩,呢個術語照字面好難解喎!係咪關於滬深市場入面嘅投資產品嘅交易機制?類似係股票升、跌10%就會停板嘅模式。」

專玩滬港通宜留意

又「熔」又「斷」,工業味十足,難免讓人聯想起鋼鐵或冶煉行業吧?「熔斷機制」為滬深股市及期指市場的維穩機制,其建基於現有的漲跌停板機制下,並以滬深300指數作為指數熔斷的基準指數,設漲跌5%、7%為指數溶斷關口,每個關口每日只會觸發一次熔斷,觸發5%關口會暫停交易三十分鐘,熔斷結束時進行集合競價,之後繼續當日交易,觸發7%關口便會暫停交易至收市。

對一些醉心「中字股」或透過滬港通投資滬股的股友而言,此「停賽」機制一出,交易便要更眉精眼企了。

嬰兒底:滬綜2850關不容有失

對於嬰兒底這個詞彙,散戶Sally估計:「呢個term係指暫時預測唔到股市的短期走勢,但不排除市場成熟後會有好大升幅。就好似初生嬰兒咁,BB仔嗰陣唔知佢大個做啲咩職業,但可能有機會成為好出色的人。」

英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大霄曾創立「鑽石底」及「地球頂」等大熱金融詞彙,他早前又有「新諗頭」,預言滬綜指2,850點為「嬰兒底」。

藍籌遭低估 息率高

他上周以五個理由支持自己的論點,首要論據是「主要藍籌股估值已經到位,第一輪下行由5,178點挫至3,373點,第二輪由4,006點跌至2,850點,基本到位。主要是藍籌股出現低估,上證50的市盈率(PE)為8.5倍,股息率達到3.66厘。」可見,他的「嬰兒底」也可以說為是「藍籌底」。

另外,李大霄早前以「地球頂」形容A股高處不勝寒,於五月初首次預言滬綜指4,572點是地球頂;六月上旬第二次稱5,147點為地球頂;六月中旬第三次指5,178點地球頂才命中,未知今次預測能否「開口中」。

PSL、MLF、SLF:人行三招放水 各有期限

人行每月初會以微博等途徑定期發布「PSL」、「MLF」及「SLF」等「三兄弟」最近的操作情況,股友一見到這些類似「火星文的雞腸」,會否立即見暈或有睡意?

反映內銀資金情況

談到抵押補充貸款(PSL),自今年六月起,人行開始按月公開上月PSL操作情況,該措施是指人行以抵押方式向商業銀行發放貸款,合格抵押品包括高信用評級的債券類資產等,屬於基礎貨幣投放工具之一,人行亦以融資利率,引導商業銀行中期利率。想估計內銀「水源」充足與否,此數據可作其中一個指標。

常備借貸便利操作(SLF)在一三年創立,對象主要為政策性銀行及全國性商業銀行,期限為一至三個月,人行以此建立短期利率區間;中期借貸便利(MLF)則於去年下旬初次被人行採用,期限為三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