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布的財新八月中國製造業PMI(採購經理指數)初值跌至47.1,創出逾6年以來的新低,反映中國經濟下行的風險日益增加,因此中央希望透過人民幣貶值來挽救疲弱經濟,此舉卻加劇了新興市場貨幣的貶值壓力,更導致資金大舉撤出新興市場,而這個情況更進一步蔓延至成熟市場。

隨着加息期即將到來,投資者對於加息的憂慮日增,終引發美股上周五出現崩盤的情況,道指單日狂瀉530點,與標指及納指同創四年以來單日最大跌幅。

造成這次全球資金大逃亡,市場普遍將矛頭指向中國,認為是人民幣貶值加速了資金的退潮。中國經濟固然是令人擔憂,亦正因此需要透過貶值來自保,而因為中國與多國都有密切的貿易來往,人民幣貶值當然對這些國家帶來衝擊,特別是新興市場,但其實新興市場貨幣於去年已開始急速貶值,他們亦是希望用貶值貨幣來保經濟,而歐洲和日本其實亦是這樣做,絕對不能單單說成是中國的問題。

走資潮避無可避

美國經過多年量化寬鬆政策,亦令美元出現一段長時間走弱的情況,當時亦有不少國家競爭力被削弱而身受其害,但卻沒有太多指摘美國的聲音。以往當接近每次量寬期限之前,其實都會引發一輪市場的震盪,而市場一直預期美國將於下月加息,因此這次大跌亦可說是遲早發生的事情。

面對全球走資潮,流動性強的港股往往受害極深,加上緊貼被認為是風眼所在的中國,港股短期底部暫時難以估計,投資者宜趁有機會反彈時減磅來降低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