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在八月十一日為完善人民幣中間價報價,中間價參考前日銀行間收盤匯率,人民幣當日中間價創下史上最大貶幅,儘管金融市場採取負面解讀,但此舉可讓官方訂定的中間價更貼近市場,展現中國市場化及國際化決心,也為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增添籌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事後亦表讚賞,中國再朝金融市場自由化更進一步。

現階段應以一個與過去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觀察中國,薪資增長帶動消費增加,輔以服務業興起及新基礎建設投資,抵銷舊經濟驅動力大幅衰退帶來的衝擊,快速增長的服務業也已成為創造工作機會主力。

提升全球影響力

薪資上揚與就業機會增加,可望使家庭消費超過投資,成為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主要貢獻因子,這是中國正進行重新平衡的方向,尋求重新平衡的過程,對內或對國際貿易勢必造成影響。

對內來看,薪資持續上揚需要更快速的生產增長率來支持,各產業必須往更高技術與高附加價值發展,否則該經濟體將失去競爭力,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中國政府已透過一些關鍵政策試圖促進此方面發展,包括支持教育政策、改革國企以鼓勵私人部門加速成長,以及鼓勵創新。

對國際貿易情勢而言,中國經濟與基礎建設支出持續支撐經濟增長前景,並擴張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例如「一帶一路」政策及亞投行的成立,仍對亞洲經濟體發展相當有利,雖然在這次人民幣貶值過程中,亞幣受創程度最為嚴重,但對照亞洲經濟發展及經常帳等指標,目前亞幣仍遭低估,長線持續向下空間有限,而人民幣貶值釀成貨幣戰爭的可能性相對較低,也營造亞股低接的機會。

中國未來幾年經濟增長率放緩至6%左右的可能性相當高,並非硬着陸,亦足以支撐全球經濟增長,仍樂觀看待中國經濟展望,惟意識到該國正面臨嚴峻的政策挑戰及顯著的風險,市場應以更為客觀的態度評估這個機會與風險並存的經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