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七月中宣布,歐元區各國領袖與希臘經過馬拉松式談判後,就第三次希臘援助方案達成「一致」協議。希臘總理齊普拉斯表示已經「戰鬥到底」,成功重組債務結構,確保中期財政來源。

希臘要維持與歐元區之間協議,貨幣聯盟便須有效運作,成員國亦應採用固定匯率。若部分國家放棄浮動匯率,便要擁有非常靈活的工資和物價環境、高度流動的勞工市場,或非常有效的財政調整機制,但歐元區缺乏這些特點。

現時的計劃旨在迫使希臘從內部作出調整,但這有違當地民眾的意願。援助金額的規模達860億歐元,約相等於希臘政府的年度收益,預期有關資金將迅速耗盡,不會為當地經濟增長帶來實質貢獻。

筆者認為希臘要採取內部調整,或歐元區變成一個「轉帳聯盟」(Transfer Union)。

然而,有別於拉脫維亞和愛爾蘭,希臘未能透過內部貶值來提升競爭力,因為希臘在作出調整時遭受強大阻力。舉例說,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一○年的首個援助方案要求希臘推行私有化,每年締造80億至150億歐元的收益,但有關措施其實每年只帶來少於5億歐元收益,主要由於希臘的勞工關係架構,使改革難以推行。

英國不會入歐元區

然而,希臘勞工已受困多年。據筆者看來,希臘民眾需接受大幅裁員,但當地至今尚未推行經濟改革。事實上,其他歐元區成員國都了解這情況,但歐洲民眾關注歐元區體系多於希臘局勢,而且不惜代價讓希臘保留在歐元區。

這個情況亦將延續數年,即使需付出沉重代價。三年前,筆者撰文提出希臘脫歐是最佳方案。現時,出現骨牌效應的風險已大幅下降,但歐元是一個遠大的政治夢想,其支持者不會承認歐元區的核心構思存在基本缺陷。

貨幣聯盟可以是一個行之有效的體系,但只有在成員國數目較少和設有政治聯盟的前提下方可奏效。這種體系適用於歐元區的主要核心成員國,例如德國、奧地利及法國(雖然法國亦面對挑戰)。即使由這些國家組成貨幣聯盟,較貧困的國家仍需接受援助。

若欠缺這個框架,每當邊陲國家出現新危機時,都只會令核心國家更為不滿。因此,希臘的不合作態度預料持續升溫,最後以希臘脫歐結束。民眾將選出一個更激進的政府,直至某天有人高呼:「我們受夠了!」

現時確實存在希臘脫歐的風險,因此歐洲領導人不惜代價避免此事發生。這種不穩定的平衡可能維持一段時間,但不會為希臘帶來希望。另一方面,筆者認為英國永遠都不會成為歐元區成員國,因此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