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職工烏龍將上月會議的內部經濟預測上載至網頁,直至三星期後才發覺,事件被裁定為「意外」;然而,聯儲局議息動向無疑是未來全球金融市場最受關注的議題,無論是有心抑或無意,保密工作及程序顯然輕忽不得。

此次洩密事件已對上周五晚美股產生負面影響,原因是反映聯儲局內部專家看淡經濟前景,但另方面聯儲局亦澄清內部的評估不會影響委員的加息決定。投資者現時對何時加息、今年加息次數均相當敏感,就算主席耶倫每次出席公開場合皆謹言慎行,一而再的事件將影響聯儲局的威信。

聯儲局強調今次純屬意外,與之前資料外洩情況不同。其上次較嚴重事件要追溯至一二年十月,一家出售分析資訊予華爾街大行的顧問公司發表一份通訊,關於第三輪量化寬鬆(QE3)的內容甚至細節,與其後聯儲局發表的九月份議息紀錄出奇地一致,而《華爾街日報》亦在此前仔細報道當時聯儲局主席伯南克如何成功獲取支持推行QE3。事件引發風波,聯儲局為此曾表示進行深入調查,在今年三月稱沒有證據顯示機密資料遭刻意外洩,《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只是無意或不小心的溝通造成。

現時《華爾街日報》已儼然成為「聯儲局線人」,近年多次在聯儲局會議前提早爆料,其「預測」的準確度更令人驚訝。一兩次洩密或可稱為無心之失,或記者的神通廣大,但以聯儲局的獨立性,卻在媒體自設「通訊社」,做法是否恰當更惹來爭議。

美國作為全球最大且是最先進的金融市場,保密工作即使稍有紕漏已難免受到多方責難;美國經濟數據亦曾惹起提早外洩的疑竇,一家國際通訊社因此終止向客戶提供提前兩秒得知密歇根大學調查的消費者信心數據服務。當下資訊主宰成敗,加上現時高頻交易盛行,決勝隨時在爭分奪秒之間,不容任何可乘之隙。

美國金融市場尚且不時出現「意外」,中國過去遭受詬病的經濟數據保密工作則見改善,由過去的不當一回事變成獲得重視,亦有官員因此被判刑以儆效尤。畢竟中國經濟已告別高速增長的年代,以前增減一個百分點無足輕重,現今差零點一個百分點已觸動神經;以前資料提早外洩司空見慣,春江鴨無處不在,現今對市場化多了一點尊重。

宏觀經濟數據除是政策制訂的重要參考之外,亦對市場氣氛和投資決定有重大影響,保密和披露均需經過嚴格的程序。數字不會含糊,惟聯儲局意向或國家政策等可能更受關切,但投資者往往需捕風捉影。中國股市向來是政策市,國策卻經常透過傳媒放風,使投資者難以分辨消息真偽;中國在改善宏觀經濟數據發布流弊之後,亦需在提高政策透明度方面作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