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打包食材和對應食譜的初創企業Blue Apron,現時每月送餐逾300萬份。而公司在六月份最新一輪的D輪融資金額達1.35億美元,更令公司最新估值高達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公司未來除了要應付不斷增加的食材訂餐需求外,公司並已推出自營電商,主要售賣食材、廚具等周邊產品,還有菜譜,實行一條龍服務。

行政總廚及聯合創始人之一的Matt Wadiak表示,Blue Apron每道菜式都經旗下廚師和營養師搭配過。

Blue Apron行政總裁Matt Salzberg表示,上月融資所得資金將用於加強基礎設施投資。

冬季期間,Seamart火鍋速遞服務佔去七成生意。

Blue Apron小檔案

美國近年興起新鮮食材訂餐速遞到家的家中自行烹飪熱潮,當中,駐紮在紐約的Blue Apron,以按周訂購的模式,每周為用戶送遞三頓飯所需食材,並附上菜譜。該公司雖然只是現時美國市場眾多主打食材速遞的初創企業之一,但若論估值而言,Blue Apron肯定是最高的一家。

該公司行政總廚及聯合創始人之一的Matt Wadiak接受訪問時表示,Blue Apron每道菜式都經他們廚師和營養師搭配過。行政總裁及聯合創始人之一的Matt Salzberg則表示,上月獲得的1.35億美元最新一輪融資,資金將會用於加強基礎設施的投資。

Matt Salzberg指公司發展是希望顧客可以在家中享受自行烹調美食,而農場則直接可以將新鮮的食物直接送抵消費者,過程中更可達成減少浪費食物的目的。

時令菜譜廚具誘客

Blue Apron早前開拓電商環節,對此,Matt Salzberg稱,這並不是甚麼新增業務,也不會單獨成分支,而是結合配送衍生出的服務。用戶在消費過程中對他們配送的食材,產品和菜譜建立了信任,才會在平台上買東西。近期在平台上不會售賣食品,只會推出當季菜譜。

據Matt Wadiak介紹,Blue Apron的電商希望打造一種非常訂制化的消費體驗,網上售賣的廚具或用品都比較特殊,會和Blue Apron實驗廚房裏廚師用的一模一樣,而且會和廠商合作生產專用廚具,比如之前和Korin合作推出了新型道具。

去年收入逾九億元

該公司配送業務增長速率非常快,去年五月,每月配送量大概在50萬份餐左右,其後不久,每月送餐量升至100萬份,而去年年收入因而達到1.2億美元(約9.36億港元)。為了適應不斷高速增長的需求量,該公司已在澤西市建立了迄今最大的物流中心,是之前最大物流中心的十倍。

Matt Salzberg稱,所有食材均會採用獨立包裝,並放在速遞紙盒中。除了食材費用外,每餐會向顧客收取約10美元手續費。過去半年,每月售出逾300萬份餐,為半年前的三倍。品牌現已有10萬名顧客。

Blue Apron兩輪最新融資,包括在去年完成了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今年六月再獲D輪融資1.35億美元後,公司最新估值已達20億美元。而其在一三年獲得300萬美元的A輪融資及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總括四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達1.93億美元。

港海鮮專門店薄利多銷

有質素的火鍋不一定要在餐廳才品嘗到,在家中一樣可以。Seamart是全港首間海鮮火鍋直送店,由4名80後青年,包括Ryan、Shelley、Eddie及Jun在去年八月創立,店舖為客人準備新鮮火鍋材料,並且直送到府上。

冬季主打火鍋速遞

新鮮海產在每天早上會由本地碼頭直接送達Seamart門市,現時海鮮選擇達30餘款,店內更有師傅幫顧客預先清洗海鮮。

雖然Seamart定位為高級海鮮專門店,但四位創辦人堅持「薄利多銷」,定價較坊間食肆便宜三至四成,務求打破海鮮必定是貴價的想法。

四位年輕人共投資約90萬元資金。剛開業時,Seamart僅靠在門市售賣急凍海產維持開支,但到了速遞火鍋高峰的冬季,已月賺逾6萬元,當中火鍋速遞服務佔七成,其餘為門市生意。

不過,公司發展期間亦非一帆風順,都曾遇到大難題,就是店舖只有兩名長駐車手,但每到晚上六至八時都會有約二十張訂單,於是店長Shelley聘請了幾位兼職車手,既要完成所有送貨服務,又要確保海鮮的新鮮。

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