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希望A股指數加入國際著名指數成為一場喜宴,沒想到沖喜不成,麻煩接踵而來。其實,通過滬港通預見得到這一幕。

六月十日,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的明晟公司決定暫時不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董事總經理布蘭德給出了三個理由:額度的分配、資本流動限制和股票的實際權益擁有權。這是滬港通未解決的問題,成為絕大的障礙。

根據明晟發布的新聞稿,在額度分配的問題上,國際投資者希望能夠可靠地獲取額度,比如大型投資者所獲發額度的大小,可以按照資產管理規模的比例來進行,這也有利於資產配置的確定性。在資本流動限制方面,CNBC指出,在現有的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這兩個渠道來看,總額度和單個上限額度都可能會對大型機構的投資配置造成限制。

外資大額配置受限

截至今年五月底,QFII和 RQFII的可用總額度合計已達3,064億美元,已批准的額度達到1,361.62億美元,共計有400家機構獲得相應的資格。從單個QFII額度來看,為10億美金上限。無論是總額還是單個QFII上限,都不利於大額機構投資配置。

如果跟蹤MSCI指數的資金均為被動操作,據此進入中國A股,理論上入市的外資將遠遠超過現在獲批的QFII、RQFII以及滬港通額度。因此即便是MSCI將A股接納了進去,但也會因為額度限制而無法有效實施。這些基金無法及時入市跟蹤保護自己,就寧可不入市。

投資機構進一步擔心,納入A股後流動性又不充裕,如何來應對A股指數上竄下跳的高波動率。據風險管理暨投資組合架構工具供應商Axioma統計,截至六月二日,A股的短期波動率居全球第二高。A股是個劇烈震盪、散戶主導、非常情緒化的市場,換手率全球第一,必須有足夠快速的交易,才能跟得上市場劇烈的波動率。

產權不清問題關鍵

與滬港通一樣,產權不清還是要命的問題。國際投資者通過滬股通購買A股,只能夠登記在香港結算公司的名下,由香港結算公司作為國際投資者的名義持有者,境外投資者的產權、持有的股東權利保障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只要港股通不解決這個問題,MSCI通過香港轉接內地市場就會變得困難重重。

從目前來看,香港市場已經受到內地市場愈來愈多的情緒影響,雖然港股價格依然有所折讓。今年一月七日,多達28家公司的A股要比H股貴一倍以上。一月份只有3家公司的A股較H股便宜,分別是復星醫藥(600196.SH)、海螺水泥(600585.SH)及萬科(000002.SZ),折讓率分別為5.15%、3.37%及2.32%。而到六月十八日,復藥跟海螺A股都已高於H,只有萬科H股(02202)較A股有一成左右溢價。

兩地市場的估值有所不同,相對港股比較平靜,但通過滬港通追不上A股。市場屢傳要打開深港通,但如果不解決滬港通中的問題,打開之後意義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