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位投資顧問接受電視訪問,說出了以下的一段說話:

「受到中港基金互認的消息及A股持續創新高的消息帶動,今朝早有明顯的高開,不過,因為去到一些主要的阻力關口,如28,500點的水平,見到部分投資者就會選擇獲利回吐,形成指數無法進一步突破。但後市來說,大家都相信仍有利好的政策消息出台,例如深港通的消息,以及人行繼續放水政策的消息,對港股仍有刺激作用。」

模棱兩可難助投資者

對一般人來說,感覺是四平八穩,無懈可擊,但對投資決定來說,發覺一點都幫不上忙。究竟應該相信「受主要阻力關口在28,500點的水平」所牽制,先把投資沽出?還是相信「仍有利好的政策消息出台」,因此需要長期持有手上投資呢?又應否先把投資沽出,待指數回調後,再把投資買回來呢?若果如此,回調多少才合理呢?

筆者覺得,既然人家給你機會提高知名度,又容許你說出免責聲明,為何不試試清楚說出自己的看法。筆者自己遇到要提供投資意見時,就算要為交稿與出版的時差作出預算,也甘冒名譽風險,絕不含糊地交代清楚──請看看筆者五月七日交稿、五月十一日出版的投資意見:

「估計標普500將在六月中前窄幅上落。投資者可在標普500回落至2,060點左右入貨,上望可達致2,125至2,150點。」結果五月七日S&P 500 E-mini Active Contract最低做出2,057點,五月十二日上升後回調至2,079點,五月十九日最高做出2,134點。

不妨冒風險講出睇法

「投資者可暫時沽出澳元,待回落至0.760左右再回購。當然,高風險投資者更可考慮沽空澳元期貨或六月認購期權。」結果澳元從五月十三日0.811高位開始回落,五月二十七日更跌穿0.7750。

「若然對滬港通及未來的深港通有信心,可在恒生指數回落至27,000點上下入貨……若恒生指數升至28,600至28,800點,大可沽出套利。投資者亦可在國企指數回落至13,600點上下入貨,待升至14,800點左右沽出套利。」結果五月二十六日恒生指數升至最高升至28,524點,國企指數則升至最高的14,962點。

冒上一旦看錯即被口誅筆伐的風險,筆者還是白紙黑字地提供這些投資意見。因為筆者覺得身為投資顧問,只要把有關風險說出來,就不應逃避應有的責任,把自己的投資看法交代清楚。

以上意見基於眾多假設,讀者絕不應倚賴本文內容作出任何法律或投資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