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股市在四月二十日經歷大幅調整後,四月二十一、二十二日繼續震盪上行,二十二日滬綜指報4,398點,漲2.44%。A股市場的瘋狂也帶動了港股的上漲,截至四月二十一日收盤,恒指在20日線失守10日線水平後,上漲2.79%報27,850點,二十二日報27,933點,漲0.3%,港股的步伐似乎和A股愈來愈一致。從二十一日港股上漲的情況分析,國指上漲2.98%,報收14,531點,二十二日報14,669點,上漲0.95%,顯然還是中資股帶動着整個港股上漲的節奏。

部分H股在短期內漲幅超過50%,甚至一些業績好的個股漲幅超過一倍。中資股牢牢掌控了港股的命脈,加上滬港通以及QDII的通道,現在港股似乎已成A股市場的後花園。

資金仍屬先頭部隊

光大保德信首席分析師高宏華、香頌資本董事沈萌表示,目前公募基金的資金仍未進入香港,舊基金要修改章程程序煩瑣,而新基金目前也沒有進入香港的動向。

判斷目前在香港市場的主要是兩類內地資金,一類是私募基金,已經就在內地、香港、國際市場上的中資概念股之間游走;第二類是地下或者民間小股資金,在香港或者券商處開過戶,這兩類資金因為看好中資概念股內地與香港差價、以及未來內地會有源源不斷的民間資金通過公募的形式進入香港市場,所以事先布局,主要做的是熟悉的中小盤股,以及市場公認的內地大盤股。

估值的差異也使北水有南下的原因:《中國經濟周刊》測算,內地創業板96.87倍的平均市盈率,香港創業板平均市盈率11.96倍;港股目前1,558隻主板股票平均市盈率僅有10.87倍,內地在香港的一倍以上。

不可忽視的是,香港較低的融資成本也是內地投資客進入香港市場的理由,內地8.6%左右的融資成本,比香港高得多。

港股風險不宜低估

近幾日港股通的使用額度有逐日下降的趨勢,四月八日、九日港股通連續用盡,經過短暫調整後,四月二十二日,港股通使用額度略有回復,截至四月二十二日收盤,港股通每日額度105億元(人民幣.下同)剩餘81.18億元,資金流入23.82億元,使用率約為23%;滬股通每日額度130億元剩餘121.65億元,資金流入8.35億元。很明顯,資金不北上,資金在南下,力度略有收縮。

未來香港市場如何,完全取決於政策,如果政府鼓勵、公募基金大規模南下香港,內地的散戶團隊進入市場,則香港市場還將上漲,反之,則會在跳上一個台階後整固。

實際上,香港市場的風險不可低估,各種窩輪、權證、攤薄權益的增發以及大股東的套現,都是內地人不熟悉的,可以理解,內地人暫時不會對小盤股、仙股等動手,除非深港通後研究力量增強,或者中小盤股也會出現內地化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