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於周二公布最新通脹數據,二月CPI按年上升1.4%,較市場預期為高;二月PPI則下跌4.8%,跌幅較市場預期為大,更已經是連續36個月錄得負增長。數據意味中央正陷入兩難局面,一方面若寬鬆貨幣政策過猛,將有機會令通脹惡化;但若不出招,經濟又難以達致增長目標。

在數據公布後,A股表現反覆不定,但整體形勢其實未至於太差,而近期弱勢,更大程度上是歸咎於本周內有達23隻新股發行,令市場有近3萬億元人民幣資金被凍結,加上兩會期間沒有具體利好政策出台,A股暫沒有太大的上衝動力,但同時回調壓力亦不太大,相信在新股資金回籠之後,A股的動力將會轉強。

至於近期港股表現較A股更弱,滙控(00005)和一眾澳門賭股等持續弱勢,中資金融股亦在整固階段,恒指倘未能守穩100日線(約23,931點),將可能要進一步下試250日線支持(約23,577點)。

減息影響中性偏好

不過,近期內銀其實不乏利好消息,減息雖有機會令息差收窄,但同時壞帳風險卻有所降低,對板塊屬中性偏好。另一方面,近日正熱傳內銀即將可以涉足證券業務,甚至是兩融業務,由於內銀客戶基礎龐大,潛在收入可望成為新增長動力。

銀行涉獵證券業務並非新鮮事,在國外尤為普遍,相信是內地金融進程必定會踏出的一步。參考香港過去經驗,銀行加入戰團勢將令證券業競爭變得更為激烈,而中小型券商將最受影響,相信這情況在內地亦不會例外。擁有龐大客戶群的內銀一旦染指證券業務,將令更多人投入參與,長遠來說將可進一步壯大A股的成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