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市場對中國今年經濟增長放緩早有心理準備,但連串數據顯示情況惡化之快,仍然令人嚇一跳,內地經濟增長似有「失速」之勢。在人行減息及降準之後,經濟未見起色,證明單憑貨幣寬鬆政策,並不是調控經濟的靈丹妙藥,中央今年要「保七」,相信需要更多刺激經濟政策配合。

近日多項經濟數據相繼公布,繼二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按年下跌近半成,顯示需求收縮加劇之後,昨天公布的一至二月份工業增加值增幅只有百分之六點八,低於百分之七點七的預期,是接近二○○九年金融危機時期最嚴峻的水平。此外,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回落至百分之十三點九,較預期的百分之十五遜色;至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亦僅上漲百分之十點七,不及預期的百分之十一點六。

整體數據均顯示,內地經濟疲弱不僅未見有改善,而且下行速度在加快。不要忘記,中央前一陣子已不斷推出定向寬鬆,現在證明貨幣寬鬆政策,不但未能減慢經濟下行速度,更別說能帶動經濟反彈。

內需疲弱是工業增加值下滑的關鍵,內地上月出口增速超預期,但在國際商品價格較低的情況下,進口不僅未有明顯增加,且創六年來最大的跌幅,進一步揭示內部需求不振。目前,不少內地企業仍然存在庫存高企、產能過剩的壓力,在內需遲遲未能恢復,外需又在匯率壓力下隨時出現逆轉,屆時只會令工業生產的下行速度加快。

雖然人行已兩度降息,但實際利率仍然居高不下,令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目前不少內地企業面對盈利下跌及融資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人行減息無疑可令融資成本下降,避免出現更多壞帳,但在經濟持續疲弱下,企業根本缺乏增加投資的意欲及能力。此外,內地房地產市場未回暖,建築、水泥、家電等行業需求仍然不振,令產能過剩的老問題得不到解決,恐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還會持續回落。

加大基建投資是中央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亦希望藉此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發改委已積極批出項目,但房地產市場疲弱,地方政府財政收入大減,在地方「缺水」下,即使想進行基建投資亦無能為力。中央能否達到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百分之十五的目標,實在存疑。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用「壓力不小、利好不少、信心不減」來表述對今年經濟走勢的判斷,但首兩個月的數據顯示,目前經濟面臨的壓力的確不小,下行速度之快甚至超出預期,令市場對中央今年能否「保七」的信心開始動搖。中央應及早推出更多有效刺激經濟政策,並且要加強力度,否則當經濟由「失速」演變成「失控」時,再推任何措施及政策恐怕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