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繼二月二十七日推出第七輪收緊物業按揭的監管措施後,三月二日再加大力度至收緊二按貸款,四日內兩度出招,以維持銀行金融體系穩定,同時進一步淘汰實力不足的買家出局。

樓市加辣後,準買家入市前更要認清自己的實際負擔能力。

筆者認為,去年透過經絡申請按揭之客戶,購入物業作自住的比例已升至逾97%,加上市場以中小型物業為主,是次收緊按揭對用家市場影響較明顯。

逾七成客受影響

第七輪收緊措施包括:1)700萬以下的住宅按揭成數一律降低到60%,同時修訂按揭保險計劃申請資格,暫停八成按揭以上申請;2)市民購入第二個物業,即使是自用,其供款入息比率的比例,則由50%降至40%,銀行壓力測試下,供款入息比率亦由60%減至50%;3)所有非自用物業,包括住宅及工商物業等,其供款入息比率由50%下調至40%,在壓力測試下由60%降至50%。

據經絡按揭轉介數字,去年全年700萬元以下物業佔整體按揭市場比例74%,換言之,超過七成買家將受措施影響。投資者佔不足3%,影響有限。

事隔兩天,金管局要求銀行審批超過八成按揭時,不論額外兩成或以上融資來源,貸款人供款與入息比率須與申請按揭保險計劃標準看齊,並由50%下調至45%,及壓力測試下的供款與入息比率(DSR)上限由60%下調至55%。以經絡按揭轉介之客戶統計分析,現採用六至七成按揭的置業人士屬市場主流,去年全年佔整體按揭市場比例三成半,其次為八成以上按揭,佔比27%。

入市睇負擔能力

收緊按保及二按貸款,要求銀行及貸款機構在承造八成以上按揭,將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下調5個百分點,變相窒礙27%置業人士入市步伐。

除非置業人士短期內能夠增加收入或者透過家人協助置業,否則只能夠退而求其次選擇合乎負擔能力的物業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