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進出口貿易數據達標落空後,今年開局仍未見起色。以人民幣計,一月內地出口按年跌百分之三點二,進口更大跌百分之十九點七,兩者遠遜市場預期。外貿形勢呈現「雙降」,反映內憂外患情況依然嚴峻,經濟結構轉型將變得更加艱巨。如何迎難而上,行穩致遠,乃內地現屆政府的一大考驗。

對於一月份的進出口總值下跌,官方解讀主因是「量減價跌」,加上春節因素對年初進口影響較大;而在內地經濟下行壓力未有減緩,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跌,亦拖累進口值。繼去年貿易順差按年擴大四成五至二點三五萬億元人民幣後,今年首月之貿易順差突破六百億美元,達到三千六百六十九億元人民幣,按年擴大百分之八十七點五,刷新紀錄。由此可推斷,展望首季外貿數據表現將繼續乏善足陳。

近年內地透過對新興產業發展的支持,並加大財政政策力度,鬆綁內房調控,減息降準,以圖能刺激內部需求,力挽狂瀾。惜至今為止,仍是事倍功半。面對全球央行啟動新一輪量寬措施,各主要貨幣競相貶值,相對之下人民幣的幣值仍然偏強,這使得扭轉外貿劣勢更添難度。在別無選擇之下,內地政府只有跟大隊繼續進行量寬,並努力爭取時間確保各項經濟改革到位。

再細看外貿數據,內地五大主要貿易夥伴——歐盟、美國、東盟、香港及日本,除美國外,一月進出口同比均呈下跌,其中香港及日本跌幅分別為百分之十一及百分之十七。近年日圓大幅貶值,不少日本大企業不是決定留在日本設廠,就是將內地廠房遷回日本。內地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變化,將繼續反映在年內的外貿數字上,這亦是內地經濟由過去依賴出口,至如今要進行戰略轉型,致力推動產業升級、拓展內需以及發展第三產業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內地主導的「一帶一路」戰略,目的要加強沿線國家貿易發展,應對當前的外貿發展的「新常態」,但戰略成效需要時間才可顯現。至於最近國際油價有所反彈,以及人行降準,能否預示未來數月外貿可觸底回升,逐步回暖,現時仍言之尚早。不過,在貿易順差創新高下,不難理解官方心底裏還是不欲見人民幣大幅貶值,而是傾向維持匯率相對穩定,再綜合國際形勢,期望短期內外貿形勢有較大幅度的改善,似乎是不切實際。

事實上,內地經濟存在的風險是「路人皆見」的,但全球各國情況都是半斤八両,說得難聽是「阿蘭嫁阿瑞」,累鬥累!中國舵手要成功將代表昔日經濟模式的「高鐵」降速,平穩轉檔至「新常態」下的中速發展,必然要經歷所謂的「震痛」。投資者亦宜調節心態,以平常心看待眼前經濟增長降速下的「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