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百貨人流大減,傳統百貨股正加速調整發展戰略。銀泰商業(01833)最早與電商化敵為友,近期金鷹商貿(03308)及百盛(03368)不約而同急召飲食「外援」。百貨股紛紛重整上陣,有意在內地消費放緩的新常態下打復活戰。

金鷹百盛涉足飲食

在本港上市的百貨股之中,銀泰去年已發行37.06億元可換股債券予阿里巴巴,甚至與對方組合營,計劃在內地發展購物中心、百貨店及超級市場等有關的線上到線下(O2O)的業務。

而已揚言無意「燒錢」搞網購的金鷹,繼與南韓披薩品牌Mr.Pizza及台灣時尚品牌iROO合資發展後,今年更引入「美國中式快餐大王」程正昌,由控股股東GEIRG出讓金鷹4.9%股份予對方。

百盛亦涉足飲食業,出資3,600萬元人民幣與馬來西亞經營及特許經營餐館AUM Hospitality成立合資。

據內地報道引述百盛管理層所指,百盛「試水」飲食業出於經營及業績考慮,自營餐飲盈利高於租賃門店,管控靈活度亦較高,現初步或計劃涉獵北京及上海。

不過,百貨業轉型困難重重,大多分析相信,百貨店過剩的情況會加速,在代理品牌的自營轉型過程中,可能備受「坐貨」等資金壓力,及網購等新消費模式夾擊。

揀內房股睇NAV?

內房減少資產比重,投資者揀選內房股時應否再參考資產淨值(NAV)?

事實上兩者無直接否定關係,即使開發商項目持股佔比減少,但仍然可以按比例計算資產值,不會影響資產淨值的可比較性。而鑑於過往有房企手持許多土地儲備卻不發展,將其轉化為現金,資產淨值參考價值不大。市場普遍認為內房不斷買地、興建、賣樓,才是一個好的執行方式,因此也傾向以市盈率(P/E)衡量內房經營狀況,只是分析模型(model)時無列入土儲。目前行內以資產淨值(NAV)或P/E作內房企參考比重的各佔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