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數周多國央行的舉動教人目不暇給,歐洲央行推出歐盟成立以來最大規模量化寬鬆措施。由於有美國的經驗在前,要麼不做,要麼就做到底,歐央行量寬規模不但比預期大,並聲明通脹趨勢達不到百分之二的目標,量寬規模及實施時間都可彈性處理。在這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印鈔風潮下,昨日開始一連兩天議息的美國聯儲局,如何把握加息時機頓添變數,相信市場要更加有耐心等候。

歐央行為經濟注入史無前例的強心針前夕,各國央行早就聞風先動,丹麥及加拿大央行在毫無先兆下減息,更甚是瑞士央行放棄實施超過三年的瑞郎兌歐元匯率上限,一夜間「脫歐」,為的是避免無止境買入歐元資產阻止瑞郎升值。多國央行伸出無形之手四處活動,透過減息或增加貨幣供應,達到推低匯率的目標,新一輪貨幣戰在迅雷不及掩耳之間掀開戰幔。

美國經濟及就業市場較其他已發展國家更早走出陰霾,聯儲局也完成了資產購置計劃的歷史任務,環球央行鬥放水,令美元資產剎那間成避險游資天堂,大半年間美元累積升值近兩成,熱錢成為美國國債的大買家,十年期美債孳息從一年前的三厘樓上,輾轉跌至一點八厘。美元超強勢,加上油價等大宗商品價格急跌,壓抑了美國通脹,去年十二月核心通脹降至百分之一點六,與百分之二的目標愈走愈遠。

聯儲局的任務是穩定物價及確保就業,可是刻下全球最難應付的是產能過剩,由需求不足誘發的通縮風險不斷擴散。歐洲、瑞士央行破天荒推出負利率措施,企圖迫使停泊銀行體系的資金回流資本市場,使得美國聯儲局更加不具備條件在貨幣政策上逆線行車,因為一旦啟動加息,其他央行製造的資金洪流,無可避免因息差關係進一步投向美元資產推高匯價,對美國出口帶來傷害,窒礙得來不易的復甦。

債商估美國加息之日,尷尬地出現年年估、年年錯的局面,一三、一四年固然落空,至於一五年中加息的預期,利率期貨反映的機會率也急跌至一成六左右,如果今年底前美國可以加息半厘,已屬超額完成。環球經濟一體化,歐、日央行不吝嗇地無上限擴大資產負債表規模,在本身經濟有起色前,其他央行為免接下被出口到全球的通縮火棒,要逆向收水殊不容易。

環球資產泡沫隨美國退市玩完的預期,恐怕短期無法實現,儘管香港樓價被研究機構形容為「全球最惡頂」,但基於港元無獨立利率調節機制,息口死跟美元,超低息漸成常態;而與按揭成本掛鈎的最優惠利率,又早與美息存在「緩衝區」,就算美息上調,港息也不需立即追隨,樓價即使完全脫離大眾的負擔能力,樓市泡沫亦只會繼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