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跌勢不止,終於失守六十美元,市場估計中線將向五十美元關口進發,對全球經濟而言,屬喜憂參半。有不少意見認為,油價插水可視為民眾獲得變相減稅,省下來的開支可用在其他地方,有助刺激消費,可惜實體經濟的利益分配,恐怕未必如預期般平均及顯著。

依賴製造業出口及能源進口的國家,理應受惠於低油價,中國半年累計節省能源開支龐大,但內部消費及經濟增長未見受惠。相反,已進身主要石油產出國的美國,近月零售銷售數據顯著改善,可見低油價利害難料。

有調查指,油價自年中高位至今暴跌四成,全球可節省八千億美元開支,相當於全球經濟產出逾百分之一,歐洲及中國分別慳近一千五百億及九百億美元。可惜對陷於衰退困局的歐洲經濟來說,僅屬杯水車薪,對經濟幫助有限;同樣,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由今年中起每況愈下,低油價對內地消費者亦沒有起到「減稅」的效果。然而,經濟持續好轉的美國在今個油價跌浪中,節省近千億美元開支,資金似有流向消費的迹象,有助當地經濟穩步復甦。

油價與經濟之間因果難分,油價高低足以動搖全球經濟,經濟前景反過來也影響油價高低。油組早前不只未能達成減產協議,沒有出手托價,更調低明年原油需求至近十二年來最低水平,令油價應聲決堤。此外,主宰全球石油供應逾三成的油組,內部亦四分五裂,最大產油國沙特,未有回應委內瑞拉及伊朗等提出穩定油價的要求,任由這些成員國面對嚴峻的財政壓力,油組未來內部分裂勢必升溫。

美國消費市道或受惠低油價,但不能忽視對低評級的油氣企業債券造成的打擊,相關垃圾債券孳息近日抽升,違約風險驟增。雖然有美國頁岩油生產商透露,油價跌至四十美元仍有錢賺,但頁岩油產出成本差距本來就非常闊,不排除低成本採油的企業只佔少數,油價若進一步暴挫,石油及頁岩油生產商破產風險勢必上升。

低油價成為經濟增長紅利的說法並非處處適用,甚至有可能被誇大。全球已進入低增長、低通脹的周期,低油價可能進一步拖低通脹,令一些國家更難擺脫通縮風險。日本陷於通縮漩渦的禍害擺在眼前,中國十一月份通脹只得百分之一點四,創五年低位,各國想盡法子避免通縮,因為通縮會推高實質利率,增加債務負擔,不利於投資及經濟增長。

油價升跌不單只是油組與美、俄間的政治博弈,也被供求及全球經濟前景所左右。油價大勢已去,但恐怕只利好個別經濟體及行業,加上油元資產大縮水,在商品、貨幣及債券等市場埋下風險種子,低油價對整體經濟是否必然利大於弊,現階段實在難下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