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債券市場於過去數年迅速增長,亞洲債券市場的總發行量於本年再度突破紀錄,年內發行總額達8,300億美元。目前債券違約率雖仍低企,但投資者在挑選債券時,亦不應掉以輕心,大家應如何評估債券的違約風險?

信貸評級是最能直接反映信貸質素的指標之一,信貸評級愈高,債券發行人違約風險愈低。穆迪及標準普爾為最具權威性國際信貸評級機構,為發債機構及債券給予信貸評級。

信貸評級主要分為「投資級別」及「非投資級別」兩大類型。「投資級別」債券擁有穆迪評級Baa3或以上,或標普評級BBB-或以上;「非投資級別」債券則擁有穆迪評級Ba1或以下,或標普評級BB+或以下。一般而言,「投資級別」債券的償債能力較強,違約風險較「非投資級別」為低。

評級下調 避之則吉

投資者應留意債券的信貸評級有否被「升級」或「下調」,例如某一些債券的信貸評級每年被下調,便反映發債人的財務狀況及信貸質素轉差,顯示違約的「先兆」,對於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這類持續被「Downgrade」的債券最好避之則吉。

然而,只單看信貸評級來評估違約風險並未足夠,投資者亦需作出基本的信貸分析來衡量發債公司的償債能力,以減低債券違約風險。投資者可先從發債公司的負債情況入手,當中可留意發債企業負債比率(Debt Ratio)、淨資本負債比率(Net Gearing Ratio)、及淨負債/EBITD 比率,這些槓桿比率不但能衡量公司長期的償債能力,同時反映其支付利息及其他固定費用的能力。而槓桿比率愈高,公司負債便愈多,即表示公司未必有足夠能力去償還債務。

注意發債企現金流

投資者亦應參考發債公司的流動資金比率,包括流動比率(Current Ratio)及利息覆蓋率(Interest Coverage Ratio),以衡量其短期償債能力。 這些流動資金比率顯示公司將資產變賣或套現成為現金,以償還短期債項的能力。因此,流動資金比率愈高,即代表發債公司即時變賣或套現資產的能力便愈強。

最後,除了以信貸分析來評估發債公司違約風險外,投資者亦應留意發債企業現金流,大量資金流走將削弱企業償債能力,例如現有已發行債券即將到期,或到期清還銀行貸款均會影響現金流,若發債公司出現周轉不靈的情況,違約風險亦自然增加。

債券投資一般可為投資者提供定期的收益,在沒有違約的情況下,投資者可以賺取票面利息及於債券到期日收回本金,因此有效地控制債券的違約風險為債券投資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