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席捲全球的「石油戰爭」已經打響!油價自今年中下挫逾三成,石油輸出國組織在剛結束的會議上沒有減產托市,紐約期油應聲插水百分之八,一度跌穿六十八美元關口,重返四年多前水平,未見止瀉迹象。油組出乎意料之舉,產油國自然叫苦連天,尤其靠賣油支撐財政開支的國家,更是啞子吃黃連。因此,市場認定今次是一場減價戰,油組既想搶市場,又想測試美國頁岩油開採能撐多久。

油價崩圍影響產油國收入肯定令經濟受損,至於石油進口國則受惠低油價令經濟得益,理應樂觀其成,可是實情並非如此簡單。眾多產油國貨幣跟隨油價一起重挫,恐怕會影響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向;減價戰嚴重打擊開採成本高昂的美國頁岩油企業,致其破產風險驟增,可見這場戰爭波及的範圍遠超石油利益爭奪,油價已成為金融市場的計時炸彈。

控制全球四成石油產出的油組宣布,維持每日石油產量上限三千萬桶,相信此並非一致決定,原因是委內瑞拉及伊朗等成員國早揚言,油價合理水平應貼近一百美元,油價愈跌愈殘,產油收益大減,將令財政儲備較弱的產油國內部不穩。另一受害國首推非油組成員俄羅斯,西方連番制裁加上油價下瀉,經濟已受重創,盧布年內貶值逾三成,面對內外交迫,地緣政治風險驟升。

有陰謀論指海灣國家是針對美國,美國頁岩油鑽探技術近年突飛猛進,搶去不少買家。然而,頁岩油開採成本偏高,每桶介乎五十至一百美元,高於一般開採石油的成本。油組「以本傷人」,美國長遠可利用技術創新還擊,並非沒有勝算,但短期而言則有頗大麻煩。

美國能源企業近三年,累計投入逾萬億美元發展頁岩油鑽探技術,資金主要靠發債籌得。現時美國能源企業佔當地垃圾債券市場比重達一成半,油價若持續下瀉,頁岩油企業便要減產或停產,屆時收入斷纜,隨時令負債偏高的企業爆發債務危機。

石油戰爭頗大機會延續至明年,油組打減價戰未必見好就收,市場預計油價下一站見六十美元,最熊更睇三十五美元,當新供應在明年春季開始釋放,下半年將嚴重供過於求,油價或要在一六年才回升。油價急瀉的影響已蔓延至其他行業及市場,當石油企業財務狀況轉差,信貸惡化,銀行便要為貸款撥備。

油價崩盤,牽動多個國家、能源企業的龐大利益,更株連全球。產油國及商品貨幣首當其衝,俄國盧布、挪威克朗及澳元應聲下跌,為歐美日央行領軍的貨幣戰爭開闢新戰線,商品及外匯市場波動勢增加,股市早晚也不能幸免。石油需求終究繫於經濟,油價半年內急跌三成,也揭示環球經濟前景堪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