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突然降息之後,引起國內外市場激烈的反應,外資行更異口同聲地認為中國已進入了降息周期,因此人行後續的降准降息會隨之而來。現在我們要問的是,中國真的已經進入降息周期了嗎?

這次人行的突然降息,外資行以他們的角度看到是中國政府救樓市、啟動股市,但實際上是要推動中國金融市場的利率市場化改革。因為當前國內經濟形勢惡化及金融市場融資難與貴,並非是給銀行體系注入流動性及降低銀行貸款利率就可以解決的,而是與金融市場價格機制扭曲,有效的市場價格機制無法形成,利率市場化改革滯後有關。

這次政府希望以政策性方式來降低整個社會融資成本,但更重要的是以政策性方式壓縮銀行的利潤空間。在這種雙重壓力下(互聯網金融的激烈競爭及政策性的壓縮),就要求內地銀行提高風險定價能力、服務品質及轉變經營模式,從而為建立有效的價格機制創造條件。所以,這次之後是否會再降息,就得看市場反應及銀行行為方式的變化。

去槓桿化仍屬主調

十幾年來,存準率調升到這樣的高位,並非人行主動地採取緊縮貨幣政策的結果,而是被動地對沖人民幣單邊升值所造成的外匯佔款迅速增加的結果。因此,如果人民幣仍然持續升值,大量外資流入,人行要大量地對沖外匯佔款,那麼要求人行降准並非容易。

總之,這次人行突然降息,並不意味着中國進入降息周期,即使人行再降息一次也是如此。因為中國的經濟問題與歐美不同,金融市場體系也與歐美有很大差距,這些問題是無法通過加槓桿來解決。反之,在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基礎上,去槓桿化仍是中國貨幣政策的主基調,否則中國經濟不僅不可持續發展,反會面臨更多的嚴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