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銳不可當,身為龍頭代表的蘋果公司,不但市值全球第一,更突破7,000億美元,「富可敵國」之餘亦高於多個國家股市的市值。蘋果公司的成功,肯定羨煞不少中國手機製造商和IT同業,亦顯露企業經營的弱點,若內地企業不求改進,中國品牌恐怕難以在國際上獨當一面。

當蘋果公司「教主」喬布斯離世後,市場一度擔心失去這個靈魂人物,「神話」將沒落,現在市值突破7,000億美元大關,創下美國上市公司的新紀錄,證明神話得以延續。自從庫克接手以來,公司市值已翻了一倍,在iPhone 6推出後的一個月,蘋果公司股價就升了兩成。

這家全球上市企業市值一哥,較排第二的埃克森美孚高逾七成,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其市值較瑞士及沙特的國內生產總值還要高,屬全球第十九大「經濟體」,亦較瑞典、俄羅斯及新加坡股市等市值為高。如此輝煌的成績並非偶然,除了產品創新之外,生產管理、營銷策略及企業文化亦為成功關鍵。

一直以來,新經濟企業都主力求創新,如能同時做到質量兼備,將可在市場擁有強大競爭力,在消費者心中奠下強大的品牌地位。據悉內地已經成為蘋果公司利潤最豐厚、市場佔有率最高的區域市場之一。為何國產手機品牌眾多,偏偏肥水流向別人田,用家鍾情價格較高的外國品牌?說來諷刺,蘋果公司的產品主要在中國生產,更令內地手機業和IT業既羨慕又妒忌。

中國過去亦有不少民族品牌能引以為傲,可惜很多經不起歲月洗滌,在激烈的競爭下慘被淘汰。雖然中國自主品牌智能手機崛起,卻無法成為高端市場的主流,歸根究柢,模仿別人不困難,品質監控及品牌定位才是真正的戰場,中國手機無疑能打動很多本土消費者,卻走不出低端定位、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

內地手機產業和品牌,核心技術多依賴外國進口,企業主力追求平快的規模效應和廉價的加工費,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差別很大,缺乏創新的產品,競爭力自然欠奉,最終被瞬息萬變的市場遺忘。因此,若中國企業仍然不改變慣性思維,繼續採取此種經營模式,要令品牌價值大躍進繼而帶動市值飆升,實在不容易。

任何產品皆有生命周期,個別產品成功不足以帶動企業持久增長。回看成功的新經濟企業,皆有獨特而無形的企業文化,為消費者提供最優化、最意想不到的產品和服務體驗,並且不斷求新求變,才可支持長遠發展。可是很多中國企業仍缺乏以消費者為先的思維,甚至只求急功近利,最終必會走上末路。中國企業除了要懂得生產之外,在講求客戶體驗的今天,更要改變企業文化,才能達致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