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港通「開車」前,香港居民兌換人民幣限制獲鬆綁,不僅市民毋須再受每日兌換限制,當局更取消人民幣融資限制,多間銀行隨即宣布下周推出外匯孖展及投資新產品,擁有較低融資成本的銀行界,在滬港通下重拾面對券商的優勢,成為金融市場大贏家,券商則成輸家。中銀香港(02388)昨日在政策宣布後股價急升,全日升幅達3.79%。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指,放寬限制後港人參與滬港通會更方便。

跨境匯款仍受限制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昨日宣布,下周一起,香港居民每人每日兌換兩萬元(人民幣.下同)的限制將不再適用,兌換將由以往的在岸人民幣(CNY)平盤改為在離岸人民幣(CNH)市場平盤,根據「離岸事情離岸辦」的原則,銀行亦可向個人客戶提供全面人民幣服務,例如人民幣融資,但由於跨境的匯款受內地法規規管,所以八萬元匯款限額仍適用,亦毋須修改《清算協議》。

陳德霖續稱,香港的CNH資金池已逾一萬億元,每日CNH兌換規模達200至300億美元,由CNY平盤改為CNH平盤是最合適方案,相信放寬限制後,香港居民參與滬港通及金融交易會更方便。滬港通對CNH需求可能有刺激作用,但仍要視乎人民幣作為資產配置和投資貨幣工具的需求,而近兩至三季香港居民的人民幣兌換需求亦較以往低,料不會對外匯兌換市場有大影響。

銀行一直憂慮人民幣兌換及貸款限制將令其滬港通業務處於劣勢,反之不受限制的券商原可望盡吸滬股通孖展客,更可隨意為客戶兌換人民幣以買A股,惟今次政策放寬將完全扭轉劣勢。

財資市場人士指出,是次放寬政策重點為不再限制銀行向個人提供人民幣貸款,擁有較低資金成本和多元化投資產品的銀行,發揮金融超市的優勢,力壓券商成為今次新政策的大贏家,例如客戶未有意投資A股時,可以將人民幣以定存或結構性產品等其他定息資產泊岸。

香港人民幣清算行中銀香港昨日午後受政策放寬刺激急升,全日升3.79%至27.35港元,創逾一年新高。

券商捱高息成輸家

另一方面,券商的如意算盤未能打響,黯然成為輸家。銀行家指,以現時人民幣資金成本高達3厘計,再貸款予券商作孖展業務,息率至少4至5厘,券商客戶的實際孖展息或更高,銀行則有條件直接以較低息率提供予證券孖展客戶。

信銀國際財資市場銷售部總經理何志俊亦認為,銀行面對券商的競爭將重拾優勢,因為券商主要面向股票,但銀行在政策放寬後,將推出許多不同人民幣產品,估計該行人民幣兌換量將增加兩至三成。

香港人幣業務發展歷程

2004年2月25日:開展個人人民幣業務,為個人客戶提供人民幣存款、兌換及匯款服務。

2009年7月: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

2011年1月:內地企業可使用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香港銀行可為此提供人民幣資金。

2011年12月:內地公布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境內證券投資試點辦法。

2012年6月:金管局為人民幣業務參加行提供人民幣流動資金安排。

2012年8月:香港銀行向非香港居民的個人客戶提供人民幣服務。

2013年6月:財資市場公會推出人民幣香港銀行同業拆息定價。

2014年9月:金管局宣布推出日間回購交易機制及委任「一級流動性提供行」。

2014年11月:金管局宣布取消人民幣每人每日2萬元兌換上限,並開放個人人民幣貸款業務,為滬港通開車掃除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