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鈔是否刺激經濟的萬試萬靈藥?在美國的例子,似乎還可以說得過去,但對幾乎是量寬鼻祖國日本來說,似乎就不能算得上是成功。但無論如何,在美國宣布結束其三輪量寬後不久,日本這個試驗的失敗者就決定加碼再試。

當人人以為幾輪量寬是打救美國經濟的主因,我想指出,事實上還有幾個似是巧合,但卻甚為重要的原因。這包括無法上漲的平均時薪、以及大規模開發頁岩氣後持續下降的能源價格。

美國中下階層工資無法上漲,但失業率卻有所改善,這究竟意味甚麼?用日常說話講,就是工作崗位質素轉差,怎麼做也有種在職貧窮的味道。而我們經常聽到的機械人概念,可能是了解這個現象的起點。

助壓抑工資上漲

跟我們少年時代卡通故事裏的機械人不同,現代的機械人,在未給我們方便之前,似乎會先搶掉我們的工作。

或許有些推廣機械人者會認為我在危言聳聽,但其實這亦是升級自動化的代名詞。要不然,已經在微薄收入下,將代工做得出神入化的富智康(02038)及其母公司鴻海,為甚麼還要大搞生產機械人化?說穿了還不是為了控制勞工成本!

年多前我就看過一篇報道說,有家韓資汽車企業,在美國一個非傳統汽車生產州份開了一家新工廠,雖然產量是傳統工廠的兩倍,但僱用的工人數目,卻只是傳統的十分之一,這都是拜機械人所象徵的自動化所致。

未來趨勢大師費爾(Thomas Frey)預測,由於科技的進步,在二○三○年前,全球現存近20億個的工作機會將會因此消失。試問,你或妳還敢不敢去叫老闆加人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