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傳統上被稱為股災月,今年則更添煩惱,除有傳統「魔咒」之外,還夾雜大量政策變數,因為美歐日三大央行不約而同在這個月,就貨幣政策作出舉足輕重的決定,包括聯儲局為QE畫上句號、歐央行落實買債,以及日央行突加碼量寬,都擾亂國際資金流向。此外,內地也在十月召開四中全會,制訂中國未來的大政方針。各種因素綜合起來,令股市大幅波動。

香港是外向型經濟,港股自然飽受歐美日貨幣政策干擾,同時又受到內地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而今個十月更出現政治亂局,被視為重大利好消息的滬港通又被煞停,令港股面對內憂外患夾擊。縱使恒指十月份升逾百分之四,似為末季開局打好基礎,但在餘下兩個月,仍肯定荊棘滿途。

自○九年起,恒指已連續六年在十月份錄得升幅,而且過去五年在第四季均報升,如果歷史可以重演,未來兩個月港股應有較大機會向好,可惜未來表現不能盡信往績,而且內憂外患仍未消除,佔中還未知如何收場,外資大鱷正虎視眈眈,準備乘亂沽空大賺一筆,都深深影響大市未來走向。

綜觀環球大勢,主宰資金流向的聯儲局QE,先後三輪,向包括港股在內的環球市場,注入萬億美元計流動性,可惜此情不復再。聯儲局見經濟回復增長便放膽停藥,加息亦步亦趨,但就苦了仍瀕臨衰退的歐洲,以及增長動力無以為繼的日本。

歐洲「火車頭」德國經濟轉壞,上月企業景氣指數跌至兩年低位,面對投資者在過去半年大舉撤出歐洲,以及歐元區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料低於百分之一,還有歐豬國的負擔,歐央行最近公布已聘請資產管理公司籌備買債,令資產負債表擴大一萬億歐元,正在複製山姆叔叔的QE把戲。

歐央行想倣效聯儲局,但作為量寬始祖的日本時至今日仍未走出困局,可見對下沉中的經濟根本無用。日央行宣布再加碼買債,由原來每年放水六十萬億至七十萬億日圓,增至八十萬億日圓,圓匯應聲急跌,日股昨一度爆升近九百點,不妨看看能撐多久。

雙低(低通脹、低增長)問題困擾全球,日本自九十年代以來實行超級量寬,終究無力提振經濟,最新公布的九月份通脹在撇除消費稅影響後,只得百分之一,遠低於目標的百分之二。綜觀三大央行分道揚鑣的貨幣政策,成效未彰,但就加添股市波動性。

展望今年餘下時間,相信港股的日子並不好過。聯儲局鷹鴿派之爭未了,息口相關言論牽動全球神經。此外,中國經濟下行風險仍在,中央雖然堅持定向「放水」,但市場仍然憧憬會調低存備率甚至減息。環球央行政策不明朗,加上香港的政治風險未解除,令港股充斥更多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