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儲局如期為第三輪量化寬鬆(QE)完成歷史使命,今後市場焦點將放在何時加息之上。六年QE最受益的是美國股市,反而對刺激經濟的成效並不能量化,但對投資者的心理影響則重於一切。每次QE前後,股市和債市均波瀾四起,然而,息魔來襲的恐慌情緒猶有過之。在QE之後、加息之前的這一空隙,在鷹鴿立場游移不定之際,投資者難免成為市況波動的磨心。

QE1的任務是挽救雷曼爆煲後的信心危機,在利率減無可減之下,QE成為別無選擇的最強武器。可是QE1和QE2的藥力短暫,聯儲局只好孤注一擲推出無期限的QE3,美國經濟終於冬去春來,失業率無疑是銳降了,但是否全是QE的功勞,則難以蓋棺定論。

一直富爭議性的QE,猶如一把雙刃劍,雖說無限期,但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卻不能無休止的膨脹,趁經濟復甦見好就收,盡快回歸利率正常化是最佳選擇。不過,經濟好轉的定義各有不同,聯儲局內部分歧甚大,沒有公認的尺度,只靠聯儲局說了算,所以剛結束的會議對經濟之評估突轉鷹派,令人感到意外。

聯儲局的觀點轉變並不單看經濟數據好壞,亦需關注市場氣氛和情緒,相信直至加息前,這種左猜右度、時鷹時鴿的不明朗因素,將令市況更為波動。自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月初調低全球經濟增長預測以來,一如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市場開始憂慮美國經濟將受歐洲拖累,難以獨善其身,並引發美國加息無期甚至推出QE4之憧憬。

不過,聯儲局以安撫投資者的情緒為重,今次對經濟的評估字裏行間較為樂觀,惟勿忘其工作之一是平衡市場的預期,加息可以「還有一段長時間」(considerable time),但市場朝夕可以劇變。

十月份美股經已大幅波動,道指V形走勢重上萬七關,當下預測加息是在明年中或明年底俱是盲人摸象。現階段各國的經濟數據均相當反覆,在衰退邊緣的歐元區上月採購經理指數(PMI)呈反彈,中國近月的數據亦好轉,美國日前的消費情緒指數和耐用品訂單各有指向。鷹派和鴿派均可列出大量支持各自觀點的理由,何況涉及歐洲、中國和新興市場的盛衰變化,就算耶倫也沒有水晶球。

在這真空期,聯儲局將為加息熱身和試水溫,十二月開始進行定期逆回購,以觀察「當貨幣市場短時間劇烈變化」時,可否作為調控工具,同時亦調控市場的敏感神經。

QE的雨傘是晴天收起,留待雨天再用,但之前撐起的時間過久,釀成的資產泡沫已尾大不掉,加息預期倘若控制不好,前半場辛苦經營的成果可能毀於一旦。不同於前任伯南克的別無退路,耶倫在進退之間萬萬不能走錯一步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