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好像愈來愈強,連即使跟它沒有太大關連的港股,昨亦抽升。恒指收報23,403點,升315點,美中不足是主板成交僅615億元。

美股回春,最實在的原因已說過,就是像蘋果公司(APPL)般坐擁大量現金的上市公司,終於宣布了最新業績。這亦代表,公司又可以重啟其回購行動。

相反,因為香港上市公司造假太多,大股東短期盡快圈錢後,連等一年賣殼期也懶得等,以超音速骨水便心滿意足。就是平均質素的差異,令美股永遠比新興市場先升,復元能力亦強。

事實上,美股轉強,就正正始於蘋果公司於十月二十日宣布較預期為佳的業績之後。香港一眾股民,很自然又在想,買甚麼香港上市的蘋果概念股好。瑞聲(02018)、舜宇(02382)、富智康(02038)甚至乎偉仕(00856)都有人在動腦筋。

然而,反看華爾街大行報告,以及當地財經傳媒的焦點,卻都集中在所謂「隨經濟」功能的「蘋果錢包」(Apple Pay)。

「隨經濟」概念興起

所謂「隨經濟」,就是隨時隨地都可以消費的意思。像阿里巴巴(BABA)、淘寶網或天貓商城般,固然是百川匯流。但因出身於桌上電腦經營環境,暫時還在找方法,將成功方程式複製到移動為先的新趨勢。而股價昨日帶動大市的騰訊(00700),就正正因為肯不惜工本推出微信,成功由電腦過渡到智能手機,才被人認為可挑戰阿里。

雖然「隨經濟」的發揮空間還可以很大,但現時港股中,除騰訊外,似乎仍沒有理所當然的相關概念股。但有一樣是肯定的,任何企業或個人,若不為「隨經濟」做好準備,相信會變得毫無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