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人氣急升之的士電召程式Uber,簡直顛覆了全球傳統的士行業。究竟這個Call車App所衍生出來的新興產業,真的能取代傳統的舊經濟模式嗎?它又能走多遠?市場似乎已有初步答案,事關六月初再獲新一輪12億美元融資後,Uber的最新估值高達182億美元(約1,419.6億港元)。

Uber目前在全球超過一百個城市提供服務,每次使用Uber之後,乘客都可以為司機評分,作為司機的評核指標。(互網圖片)

Hitch是三藩市一家新創立公司。

Uber在歐洲遭遇大規模示威抗議。

全球各地主要Call的士App比較

像其他Call的士App一樣,Uber提供短途禮車接送,用家利用智能手機App就可預約,有別於傳統租車服務。Uber車費無需現付,車程後由信用卡扣款。而Uber上周四也正式在本港投入服務。

Uber行政總裁Travis Kalanick接受訪問時稱,Uber在港提供的租車服務,車款是平治S-class豪華房車,車款較其他競爭對手優勝。惟被指車輛數目遠不及對手。

Uber年收入78億

他形容,在歐美各主要城市,Uber遭到不少的士司機的遊行反對,但在亞洲,就完全沒有這種情況。Uber透過與租車公司合作,將租車服務拆散,並與乘客連結起來,每程收費會與車行分成,車行拿八成,Uber取兩成。

現時Uber增長非常強勁,在全球70個城市開展業務,去年收入料逾10億美元(約78億港元)。不過,Uber在全球各主要城市正遭遇冒起的林林總總的士App挑戰。

在內地,阿里巴巴快的打車和騰訊(00700)滴滴打車擁有天時地利人和優勢,兩者估值都達10億美元。

Lyft崛起 大鱷入股

相比之下,七月中才進入內地市場的Uber,由於車輛較少,又沒如阿里和騰訊的支付工具支付車資的便利優勢,顯現水土不服情況。

就算在老家的美國,Uber亦開始有不少競爭對手,例如Lyft或者Hitch等。而來自美國三藩市的Lyft正火速在全球崛起,來頭也不少,最近就宣布完成了新一輪2.5億美元的融資,三位新投資人包括阿里巴巴,兩大對沖基金Coatue Management和Third Point。其最新估值升至逾7億美元。

此外,在Lyft平台上,每個人都可將自己的私家車變成的士。成為Lyft的司機後,會獲得一個巨大的粉紅鬍子掛在自己私家車車頭上作為標記。但所有司機都要經過審批,確保有一定的駕駛技巧及沒有犯罪紀錄。

Lyft最特別之處是沒有車費標準,到達目的地之後,Lyft就會提供一個建議車費,一般會比的士收費便宜一半以上。

分享模式無王管

「分享式經濟主義」在歐美大行其道,衝擊傳統經濟,幾家從事相關業務的科技初創企業(Startup),如住屋分享平台的Airbnb及的士電召程式Uber,都獲過百億美元(相當於千億港元)的估值。

雖然這些分享式經濟模式的新興產業均有助減少資源浪費。不過,由於新模式未有新法例管制,或存有灰色地帶,讓人不法獲利,令Airbnb或Uber等公司面臨違法危機。

的士業示威抗議

當中Uber面臨的法律挑戰最為嚴峻,由於Uber的經營模式與的士相似,但司機不須持有的士牌照便可經營,且收入比的士更高。

在歐洲,Uber更遭遇大規模的士業示威,指Uber嚴重影響他們生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