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呈現見底訊號 經濟轉勢言之尚早
中國五月份經濟數據全面報喜,昨日公布的發電量、消費品零售和固定資產投資均好於預期,連同之前的採購經理指數、出口、新增貸款、貨幣供應等數據,均顯示經濟見底的訊號,貨幣政策稍鬆立竿見影,微刺激和定向降準措施效用雖小,但涓滴成河。然而,經濟下行壓力仍大,而且微刺激的藥力可能甚短暫,投資者莫高興過頭。
一、兩項數據偏強或屬偶然,但全部轉好則不容否定,現時較差的只有房地產銷售和投資,惟較之首四個月「三個火車頭」諸事不順,市場情緒已明顯改善,但用「拐點」兩字來形容又言之尚早,畢竟一、兩個月的反彈或只是小陽春。
中國經濟數據往往如一年四季般反覆無常,根據這兩年經驗,通常首季差、次季轉好、第三季最好、第四季又轉差。這些都是隨中央政策的指揮棒所主導,見下行壓力增加時便趕緊推出刺激措施,到市場過熱時又收緊,就如房地產政策一樣朝三暮四,既想樓價跌而推調控,到樓市出現調整又怕影響經濟,中央的「底線」其實很含糊。
貨幣政策及經濟轉向僅初露曙光,當然不能掉以輕心,就像信貸風險現已沉積成痼疾,稍一不慎便隨時陷入深重危機,最近又鬧出金屬重複抵押騙取貸款,中國改革之路依然漫長和荊棘滿途。所以,中央只能謹慎地由「微」和「定向」來見步行步,過程中面對許多「壓力」已不言而喻。政府內部分歧和利益關係千絲萬縷,銀行想放水、房地產想鬆綁、出口想退稅,貨幣政策過鬆或過緊均帶來風險,如何平衡和控制槓桿是大考驗,經濟回穩時通脹可能又反撲。
在「三率」中,今年罕見的利用人民幣匯率進行調節,但利率和存備率雖具空間卻動彈不得,放水容易收水難,可見人行有很大顧慮;既然經濟回穩,亦意味暫時無需推出全面降準的大手筆刺激經濟政策,可先行觀望,到形勢不樂觀時才出手。
目前政府更多的是出口術,早前提出京津冀一體化弄得沸沸揚揚,現又計劃發展長江經濟帶及絲綢之路經濟帶,去年推出的上海自貿區帶動其他省市爭相申請的熱潮,惟至今還流於概念,除了給予投機者「炒地圖」的便利之外,對實體經濟並無幫助。
刺激經濟是一種誘惑,尤其新領導人上任均希望博取掌聲,減息、量寬和搞基建是最輕鬆的板斧。中國今天的經濟已不能再盲目追求高增長,新一屆政府上台後反其道肅貪倡儉,消費零售和基建投資立時受到影響,那是不得不犧牲的代價。
在此情況下,中國五月份社會消費品總額和固定資產投資,仍分別錄得百分之十二點五和十七點二的增長,令投資者頓感鬆一口氣,但遲早要面對現實,像GDP、出口、發電量等由雙位數增長變成單位數,畢竟基數已不一樣。中國現時面對的是眾多噪音,降準的聲音不絕於耳,看淡視為唱衰,如何在數據迷陣中成長,還需下一番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