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眾多商品融資操作中,以貴金屬融資(黃金融資)規模最大,高盛曾經估計黃金融資規模達600億美元,而銅融資及鐵礦石融資規模分別僅為230億及104億美元。

黃金融資交易的技術操作中,企業憑藉黃金的進口信用狀,可以取得低成本的短期融資,特別是現時內地銀行貸款趨嚴,企業對商品融資操作更是趨之若鶩。

高盛估計,一○年以來,通過商品貿易融資活動流入中國的熱錢約810至1,600億美元,佔中國外匯一年期以下的短期借款約31%,其中黃金、銅和鐵礦石是三種主要的融資商品。

與其他商品融資一樣,借入資金不僅被用作投資內房等高收益資產,以及押注人民幣升值等套利操作,然而,隨着內地房價及人民幣匯價出現下跌危機,商品融資已成為內地企業債務違約的計時炸彈。

資金套牢 企業受壓

雪上加霜的是,國際金價自一一年九月創每安士1,921.15美元高位後便每況愈下,近期徘徊於1,250美元水平,不但套牢「盲搶金」的中國大媽逾260億元人民幣,更對涉及黃金融資的企業形成財政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