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看點在科網,科網上市放眼美國,近年中國科網企業上市,絡繹於途趕赴美國。這讓內地面對痛心的現實:一大批本土孵化的科網蛋,破殼成鳥識飛後,棲在遠方的枝頭,孵化之地鳥蛋都收穫不到。科網企業紛紛落地美國,內地股民硬是連投資的機會都撈不到。

即使如此,內地仍在用養分壯大着科網企業。當前每家有成就的科網企業,其創辦人都被視為商業奇才,但無論即時通訊和社交平台,還是電子商貿或互聯網金融,打造了商業奇迹的,都是背後的旺盛人氣、眾多的人口這個基本條件,才有阿里巴巴之類科網發達之機。

整體上,除了騰訊等幾家科網股,在香港上市之外,中國大大小小的科網都到了美國,今年至少有三十家左右,在登陸美股的路上。最受冷落的是滬深股市,其次算是港股。中港徒興嘆,但兩地股民就投資而言,還是有分別的:香港股民有路買美股,內地股民買美股無門。

能否投資中國科網股重不重要?重要。大家知道,上一輪科網熱潮的科網股,名副其實虛擬經濟,論賺錢能力得個虛字、得個吹字,根本缺乏實質業績,今時不同往日,科網企業有了商業的深廣度,也能賺大錢了。現今科網企業被美譽為「新經濟」,力足挑戰「舊經濟」。

新經濟與舊經濟在投資市場對壘,以新經濟吃香,從港股所見,騰訊在短時間內被捧為股王,一些科網概念股也備受熱捧,無不凸顯投資焦點所在,舊經濟股份相比總顯得缺些朝氣。既然如此,科網企業一窩蜂赴美上市之際,中港兩地股民難免趕不上、食不正新經濟潮流。

中國科網企業賺錢主要來自中港,中港千千萬萬股民應用相關通訊和社交、網購和支付等平台,無形地打造着科網的利潤,但無緣投資於自己熟悉與付出的商機。科網賺足當地紅利,利潤分派去到人家市場投資者手上,這確是令人糾結不休的事。

科網企業不眷顧滋養自己的市場,似乎亦有其無奈。在市場化的前提下,不存在道義的糾結,只有現實的商業考慮,正如阿里上市曾鍾情香港,但香港的規則容不下它上市的前提。阿里過門不入,美股擁其入懷抱,真箇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情況迫使人們思考,趕不上新經濟潮流是企業的問題,還是市場的問題或機制的問題?

內地股市沒法吸引科網企業上市是另一狀況,就市場而言,制度的缺失及交易的殘缺,顯示股市不成熟的特色,往往質優股無人吼,績差股卻瘋炒。大塊頭科網股落腳內地股市,莫不唯恐淪為中石油第二。不成熟的股市,亦造就不成熟的股民,根本無從與美股、港股相比。

科網企業識飛棲別枝,中港徒嘆奈何之餘,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不妨深切反思,錯過這一波科網上市潮根源何在?找到問題,該改革的改革,該完善的完善,盡快修正缺失,形成趕上新經濟潮流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