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客偏好本地保險公司提供的危疾保障產品,本報訪問三位內地人,一致對本港醫療體系信心十足,年繳保費額最高達35萬元;其中兩位亦同時買入儲蓄險,作境外資產配置。

來自寧夏的張女士職業為理財規劃師,坦言會選對自己最有利的產品,近月到香港買了儲蓄險及危疾險,年繳保費約5萬元,她直言,買保險本身跟買衣服差不多,「去香港本身不是衝着保險去的,但在自己的承受範圍內,就買了麼。」而買儲蓄險是因為有境外存款需要,「錢到哪兒都得存,不存可能就花光了,香港的產品又合適,就當存錢保值。」

偏好危疾保障產品

高女士亦來自寧夏,為當地一家企業老闆,到香港重手購買年繳35萬元的儲蓄險及危疾險,她直言:「香港理賠比國內的更合適,香港的核保更正式,體檢的免賠額限度更高。」境外資產配置屬一大考慮,「我在國內已經買了很多保險產品,希望做更多的境外資產配置,同時給孩子留下一些資產,算是父母的心意。」

至於生有一女、在廣東居住的八十後王女士到香港購危疾險,年繳保費2萬元。任職公務員的她,認為香港保險覆蓋疾病的範圍較內地大,較便宜監管亦較成熟,加上內地社保限制較多,「有很多藥需要自費,大病保險也有一定的費用上限。所以額外買份危疾險,萬一生病希望不用動用家裏財產,不影響生活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