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超日債務違約,導致內地企業信貸違約風險惹來市場極度關注。中誠信國際研究部副總經理張英傑警告,隨着內地企業年報集中公布,未來三個月或進入企業評級調整高峰期,當中產能過剩、負債率較高的鋼鐵、煤炭等行業情況不容樂觀,其中又以民企及中小企風險較高。有基金經理表示,若國際信貸評級機構有類似行動,會檢討中資股投資策略。

內地鋼鐵業負債率高,評級恐遭降低。(資料圖片)

內地首季主體信用評級被下調的企業

根據內地公開資訊統計,截至上周五為止,今年已有十六家企業的銀行間債券市場主體評級遭降低、九家企業列入觀察名單、十一家企業評級展望為負面;交易所市場中主體評級遭下調企業有兩家,兩家展望為負面,八家被列入觀察名單。

產能過剩行業高危

四月是內地企業發年報高峰期,張英傑接受訪問時直言,評級機構一般在年報公布後三個月內,按企業經營情況變化調整評級,考慮過去一年經濟情況及各行業表現,今年會有較多企業評級遭調低,產能過剩及負債率較高的鋼鐵、煤炭等行業或為重災區。

他續指,超日債打破債市「剛性兌付」是標誌性事件,意味信用風險已從過去由政府「包底」,向市場自行解決、實現風險釋放轉變。現階段市場的信用風險釋放還不會引發系統性風險,但短時間內對信用等級偏低的公司債發行及交易均造成衝擊。

不過,瑞銀固定收益研究聯席主管陳琦認為,影子銀行信用風險事件、監管措施導致的信貸波動,是政府穩增長政策調整能否奏效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