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正式宣布赴美上市,為一直以來上市地選擇,流傳的諸多傳言畫上句號。阿里由放聲氣上市時起,就攪動着港股的神經,引發了股市制度性的爭論,如今一朝終於揮別而去,難說不為港股留下甚麼影響。阿里IPO無疑是宗很大的生意,與港交所擦身而過,可說是冥冥中早有定數。

阿里上市的前提,是不肯妥協的合夥人制度,這正擊中港股「同股同權」不容搖動的制度原則的死穴。阿里與港交所之間尋求結合,已注定是硬碰硬的談判。港交所想透過有關股權架構的諮詢,為阿里來港上市開路,但諮詢又遲遲無法落實,可能涉及決策層顧慮極深。而阿里不想沒確定的希望再等下去,決定投向美股。

事涉阿里回購雅虎持股的承諾,以及美股現今估值的優勢,阿里在時機上已拖不起,成為作出赴美決定的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阿里技巧地剝離了金融業務,不在赴美上市之內,迴避了就金融遭遇雙重監管的敏感處境,可能因此令赴美上市亦得到當局的祝福,順利上路。

阿里有了決定後,香港的被動浮現。首先阿里赴美IPO,就全球IPO競爭形勢,港美之間立見此消彼長,令香港爭奪排名首位頓失先機。實際上,隨着市場氣氛逆轉,港股估值難有叫座力,現有來港上市的新股已打響了退堂鼓,未招股先縮沙,整體新股上市形勢在明顯轉淡。

另外,阿里放棄來港上市後,港交所股權架構諮詢,這盆潑出去的水如何處置隨即犯難。有意見認為這本來就是為阿里「度身訂造」的,既然阿里揮別而去,諮詢亦可束之高閣免提了。老實說,啟動諮詢無非就是揭開爭拗,不諮詢則可免揭制度理念分裂,照舊維持港股原有傳統規矩。

然而,對港股利弊來說,問題不只是與阿里IPO擦身而過,而是日後的科網熱潮不能失機。日前已提交赴美IPO申請的新浪微博,顯示了科網上市選址的連帶效應,港交所已錯失了科網先機,不能再錯失整個科網時代,以從長計議角度看,港交所想必不會輕易罷休。

既求變就留下如何變的思考,港股為容納特別股權要求,是在同股同權原則上法外施恩,還是引入可作護航的集體訴訟機制,依然值得探討。股權架構諮詢於事無補,主要就是臨急抱佛腳,錯失阿里IPO以至科網潮,莫不與香港對科網崛起無準備有關。港人常說「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同樣地商機也只落有準備之手,阿里揮去並不是求變的終結。

阿里放棄來港上市,不能說是本港制度優勢的全盤否定,作為堅持對投資者的保障,是港股成為資金可棲良木的根本,這是不容改變的。阿里帶來新的挑戰,除了對體制的深層影響,還不免有短期震盪。本港科網股資金或出現短期流失,為阿里捧場的情勢,促成港股引發一輪阿里震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