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份投資市場將繼續受不明朗因素困擾,預期在波動持續下,做好不易,做淡亦要頂着隨時技術反彈的風險,半個月恒指累挫約一千五百點。

A股積弱,拖累港股大幅落後於歐美市場,宜保留彈藥待更低位才入市執平貨。(資料圖片)

板塊基本數據一覽

投資者若不急於一時要入市炒股,當然可減少注碼,先作壁上觀,因一直拖着港股後腳的A股上周又再破底,滬綜指曾跌至1,974點。受內地經濟結構調整、出口數據不佳、理財產品等債務連環違約影響,預期A股短期難以大幅反彈,加上外圍偏淡,港股要火速重拾動力亦不容易,勉強落場,不如保留更多彈藥待更低位才入市執平貨。

透支經濟增長動力

A股由海嘯前至今的七年內,一直未完全走出下跌的陰霾,除在中央推出四萬億元刺激方案,一度「喜氣洋洋」,滬綜指由○八年低位1,664點彈高逾倍外,其餘大部分時間皆出現逢高遇沽的情況。一二、一三年及上周滬綜指都曾經跌破過2,000點關口,即使環球正在談論復甦步伐,內地根本沾不上任何好處,信心不振。其實,內地新任班子上場,未來發展方向大致落實,亦給予市場清晰訊息是中央會力保7至7.5%的經濟增長速度,但為何股市仍然是有氣無力?

最大的原因是過去那種不問代價,只求高增長的發展方式,已過度透支了未來經濟增長動力,以及內地反貪腐行動,消費行業大受打擊。以往,各地方政府為求政績,一窩蜂的進行「大白象」式建設,造成嚴重產能過剩,堆砌出來的一堆數字,存有水分,當中央定下一個較全面的調整結構改革,就如一個大規模的去槓桿化過程,過程隨時要好幾年或更長時間來消化,是內地由唯GDP論改變的結果。

況且,內地要為個別壟斷行業如金融、電訊、石油等引入更多市場化因素,將令改革的進程更漫長。人民幣近月一改升值的路軌,一方面反映熱錢流出,另方面是政府容許波幅區間的擴闊,再加上兩會完結,未為市場帶來重大驚喜,公司業績高峰期將過,好消息炒盡,個別強勢股炒到近尾聲,再走下去便有機會出現較強沽壓,大戶趁機先鎖定利潤,當最後一道動力都消失時,股市將趨向波動。

跌穿二千考慮分注

當然,股市唔升,唔代表要大跌,只是目前市況是個別股份因累積升幅大,對消息敏感,尤其是繼內地企業超日太陽能未能償還到期債券後,又爆出另一從事新能源的天威保債券違約,一單又一單的爆煲事件所引發的震盪有幾大,實在不容忽視。

不過,按過去七年的A股走勢,2,000點是滬綜指重要關口,每次跌破都能快速收復,只有○八年當時要用上超過一季時間,所以若投資者有能力坐貨,可忍受後市波動,每逢滬綜指跌破2,000點時,可考慮分注入市。

野村證券上周發表報告,重申人行有機會調低銀行準備金率(RRR),最快會在第二季。若然預期正確,這將標致着政府在貨幣政策上的一個改動,股市應有較正面反應,故目前不宜大手做淡。而且,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MSCI)上周宣布,計劃將部分A股納入旗下新興市場指數,估計若成功納入,可為A股帶來600億元人民幣資金。

港股受到A股影響,近年股民要贏錢,唯一做法就是炒股唔炒市,強勢的牛股升到飛天,如濠賭股、科網股、環保股及細價殼股。相反,傳統重磅股如內銀保險、券商金融股、煤炭股、地產股及工業股,愈買愈低。不過,看風使舵時,要留意追入的風險不斷增加。至於穩穩陣陣的防守股如高息股、基本食品股、公用股在波動市中,將發揮避險作用,短期亦可把資金泊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