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公布了一四至一五年度的賣地計劃,將推出42幅土地,其中34幅為住宅用地,共提供約15,500個住宅單位、248萬方呎商業樓面及1,100間酒店房間,數字相當可觀。不過,細心分析下,筆者仍對供應能否到位存有疑問。

火炭樂林路地皮在今年初以逾二億元售出。

更改規劃阻力大

對於土地供應能否到位,首要挑戰將是改劃問題。環顧賣地表42幅土地,當中有21幅土地需要改劃,涉及約1.1萬住宅單位,佔供應總數逾七成。在一三至一四年度政府所提出的57幅改劃土地建議中,只有29幅完成改劃,單就22幅住宅土地而言,本財政年度上半年只有5幅完成改劃,的確叫人擔心。

現時政府多通過將政府及社區用地(GIC)或休憩用地改劃作住宅用途以增加供應,容易被當區居民認為是增加區內人口卻減少康樂設施。

若該土地原計劃用作廢物收集或診所用途,改劃作住宅用途或能獲居民支持;但如該地本身劃作公園用途,可以預計將引來強烈反對。政府要透過規劃誘因,如增加康樂設施等平衡各方利益,相信得費一番周章。

另外,落成單位能否一如政府所料般推出市場仍屬未知之數。雖然賣地章程對售出土地何時建成樓宇設有建築期限,但期限長短有極大分別。

何時賣樓難控制

以本年度所賣土地為例,發展期限就由土地售出起計的五十六至七十六個月不等,該土地分別為火炭樂林路及荃灣青龍頭,期限差距近兩年;雖發展商需於樓宇落成前三十個月起出售樓花,但何時出售或會否以樓花形式出售仍由發展商決定,政府難以確保土地會否於預計時間形成供應。

筆者認同政府通過增加供應以穩定樓價,餘下的相信就是取得市民共識去加快土地改劃,借中長期供應上升以滿足置業需求,及市民是否願意為平穩樓價而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