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環球經濟復甦的樂觀程度不斷升溫,繼早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看好今年美國經濟、世界銀行上調全球增長預測後,一個針對國際投資者、分析員及交易員的最新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者認為經濟正在好轉,較兩個多月前的上次調查結果所得的百分之三十三,比例大幅攀升,創五年以來最高紀錄,反映對前景的樂觀情緒火速蔓延,一四年被視為重要的「復甦年」。

不過,環球經濟數據依然顛簸,復甦實際來得緩慢及脆弱,美國聯儲局已啟動退市,而新興市場則要面對增長放緩、金融資產泡沫等各樣棘手問題,最怕是樂觀過了頭。

經濟低迷多年後,市場開始認定美國已步上復甦之路,去年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百分之四點一,高過第二季的百分之二點五,是二○一一年第四季以來最高水平。可是GDP令人振奮的背後,其他數據只是憂喜參半,包括去年十二月份非農就業職位僅僅增加七萬四千個,遠低於預期的二十萬個,創三年新低;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上升百分之一點五,按月增百分之零點三,低於長期通脹指標。此外,最新的勞動參與率只有百分之六十二點八,是一九七八年以來最低,反映整體失業率下跌只是表面風光,復甦來得不全面,持續性仍存疑問。

面對美國經濟的不確定狀況,聯儲局仍要兵行險着啟動退市,最大原因是量化寬鬆措施規模史無前例,估計為市場注入超過三萬億美元流動性,天文數字的熱錢雖解除了金融機構爆發系統性崩潰的危機,但同時「吹漲了」金融資產。一方面造就債券大牛市,另一方面推高美股至史上新高,亦令樓市極速地由一潭死水恢復過來,個別城市樓價甚至回到○七年的新高水平。

金融資產早於經濟復甦,全拜資金流竄之功,另一次金融泡沫實際已在成型,若不及時把流動性減少,只怕經濟未完全康復,已要面對另一次更大的災難,故退市是騎虎難下的一步,予人「摸着石頭過河」的感覺,有隨時修訂的空間,反映復甦前景根本未能確認。退市規模與步伐如何仍未知,對經濟的影響不能掉以輕心。

當美國等成熟經濟體的復甦依然脆弱的時候,新興國家的表現更形落後。中國去年GDP增長百分之七點七,總算符合年初的目標,但增速已明顯放慢,由於高增長向來是支撐新興國家整個經濟運作的重要動力,後果令人擔心。內地其他經濟指標亦欠理想,去年通脹只有百分之二點六,低於預期,去年十二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PPI)仍是負數,並連續二十二個月負增長,通縮陰霾揮之不去,加上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回落,經濟動力時高時低,難言穩定復甦。

由此可見,今年的復甦之路絕不平坦,既要面對美國退市威脅,也要慎防新興國家經濟不穩的風險。投資者會受市場氣氛影響而變得更加樂觀,但這種情緒可以很快逆轉,不可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