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速下滑,決策部門加大投資、放鬆信貸;通脹抬頭則緊縮信貸,中國過往宏觀調控不離此循環。新一屆領導人強調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以「不出台刺激措施、去槓桿化和結構性改革」為核心,成為今年新經濟決策路徑。三中全會更推出多項優化資源配置、擴大對外開放體制改革,擘劃未來十年改革藍圖。

內地經濟在新領導班子下,繼續開放經濟大門,擘劃未來十年改革計劃。(資料圖片)

今年三月新領導班子就任後,隨即實施以短痛換取長期益處的改革路線,尤其在六月下旬銀行「錢荒」時,容忍上海銀行間隔夜拆息竄升到13%的「鐵腕治理」,令巴克萊在六月份首度定義了「克強經濟學」,核心內容包括結構性改革;去槓桿化,壓制各金融機構沒有紀律的放款行為;不實施大規模刺激政策,也不採取激進的財政和貨幣擴張。

棄大規模刺激政策

中央在年中提出「上下限論」,明確使經濟運行處於合理區間,經濟增長率、就業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價漲幅等不超出「上限」的改革政策邊界。政府自七月份開始推出「微刺激」政策,令第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由第二季的7.5%回升至7.8%,擺脫了經濟「硬着陸」的陰霾,其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出,將明年經濟增長目標維持在7.5%,繼續「保七」。

上個月召開的三中全會閉幕後,當局公布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勾勒出未來十年的改革藍圖。

市場扮演關鍵角色

文件強調,經濟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核心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外資投行對文件一面倒唱好,認為經濟改革的力度是十幾年以來最大,將提升經濟中長期的經濟增長潛力。

不過,改革阻力並不小,權力與利益分配能否擺平乃最大癥結。

中央深化改革的主要措施

1. 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組建若干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支持有條件的國企改組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

2. 提高國有資本收益上繳公共財政比例,在二○二○年加至30%。

3. 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消除各種隱性壁壘,制訂非公有制企業進入特許經營領域具體辦法。

4.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企改革。

5.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場。

6.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7.擴大金融業對內對外開放,允許具備條件的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型銀行等金融機構。

8.完善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形成機制,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