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遭標準普爾將其長期信貸評級由AAA下調至AA+,對於現時歐洲的高負債國已逐步走出谷底而言,標普的行動可謂遲來的降級。然而,這亦反映了目前歐洲經濟的不平衡——一個歐盟,但有三個發展方向,最後愈走愈遠。

歐元區十一月製造業指數(PMI)升至五十一點六,是連續第五個月擴張,「歐債危機」及「歐豬」等字眼,在金融市場已鮮被提及,現時市場的着眼點是明年歐洲正式迎來復甦拐點,但復甦的火車頭集中在德國和英國,傳統的經濟大國法國和荷蘭卻委靡不振,南歐窮國儘管債務危機已脫離最危險時期,惟距離真正復甦仍遙遙無期。

標普將歐盟降級的原因有二,其一是預算爭議愈來愈多,部分成員國或拒絕按比例就歐盟預算提供資金,使歐盟整體信用度下跌。富國對窮親戚長貧難顧已是老問題,現時貧富懸殊更形明顯,歐盟和歐元區的短期危機解除,長期困擾仍然解決無方。

此外,個別成員國評級下調積小成大,正拖累歐盟。去年以來,法國、意大利、西班牙及荷蘭等國家已遭降級。歐盟現時尚有六個成員國保有AAA評級,而歐元區內更僅得德國、盧森堡和芬蘭三國屬這一級,但後兩者已被置入負面觀察名單,令德國和英國獨大的狀況更顯著,第三大經濟體法國PMI卻持續下滑,勢必影響歐盟的凝聚力。

從近期的經濟數據表現來看,歐洲各國的復甦速度不一,德國和英國已率先進入景氣擴張期,原因是兩國無需採取大規模緊縮開支政策,另方面卻受惠於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反觀南歐諸國,雖走出債務危機谷底,經濟略見改善,連失業率最高的西班牙之主權評級展望亦由負面調升至穩定,但緊縮開支令經濟無力振興;法國推出富人稅,使資金大規模出逃,更是自掘墳墓。體質不同卻用同一藥方,導致南北分化愈來愈大。

在美國和日本相繼穩步復甦之後,投資者現在將焦點放在明年的歐洲復甦故事之上,歐洲股市持續獲資金流入,歐元升幅亦顯著,惟歐洲央行對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測僅為百分之一點一,稍有差池便會令復甦成為泡影。歐洲剛從泥沼走出來,步履仍然不穩健,歐盟正着手建立銀行聯盟的改革,有可能導致該地區銀行去槓桿化,甚至引發信貸緊縮;而極具爭議性的負利率是否實施,亦是風險所在。

歐盟一向敵視三大評級機構,認為評級機構操作不良間接導致歐債危機,可能會作罰款懲處。歐盟對於被降低評級當然存在怨氣,但投資者用腳投票早就不理評級機構那一套。歐盟評級展望已轉為穩定,降級後即時見歐元略為偏軟,但整體影響性並不大,惟美國已啟動退市縮減買債規模,歐洲勒緊褲頭過後可重新上路,吸引資金投入。

現時全球經濟看似已從混亂走向穩定,但政治陰霾揮之不去。美國有兩黨爭拗,亞洲有東海和南海爭議,歐洲表面和諧但埋藏深層次矛盾,政治隨時拖經濟後腿,成為明年的黑天鵝事件。